9月1日,汾酒集团与欧亚经济论坛组委会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常建伟与欧亚经济论坛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副总裁陈光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即将开始的第七届欧亚经济论坛上,“青花汾酒”和“竹叶青酒”将正式成为本届论坛的官方指定用酒。


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新华社原副总编辑、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夏林,央视军事栏目中心主任黄齐国少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局原局长王国泰,亚欧科技创新合作中心秘书长朱世龙,国家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新华社瞭望智库董事长兼总裁、《财经国家周刊》执行总编辑吴亮,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汾酒集团副总经济师杨波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这一次,汾酒与欧亚经济论坛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为什么是欧亚经济论坛?


这个即将在西安举办的会议,远比很多人想象的重要:会议主体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明确列为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之一,众多国家领导人都曾分别出席历届论坛并发表演讲。


实际上,欧亚经济合作一直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都对欧亚经济合作表达了期待。“促进欧亚地区一体化方面迈出的关键步伐。同时还将给亚洲、欧亚地区乃至欧洲带来发展机遇”,普京曾如此展望欧亚经济合作。


对此,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表示,欧亚经济论坛作为“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国际论坛,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融入国际大舞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欧亚经济论坛发展策划处处长张韡也表示,欧亚经济论坛对于增加欧亚了解、合作,加快内陆企业向西开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欧亚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对接”,期间将举行40余项活动,计划邀请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政要、相关部长,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及相关国家驻华使节,国内外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生态、企业界代表,国外友好城市及国内相关城市代表,知名人士、专家学者超过1000人参加该次论坛。


显然,如果想布局“一带一路”战略,对于白酒企业来讲,“战略对接”为主题的欧亚经济论坛是重要而有利的选项:不是仅仅“露个面”,而是能够深度参与其中,既能够在更高、更务实的平台去展示和挖掘市场潜力,同时,更透着“产业报国”的决心。


“青花汾酒、竹叶青酒,登上欧亚经济论坛这一国际性舞台,作为一种沟通的媒介,促进各国文化和经济交流,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世界的软实力,这对于汾酒而言,既是‘传承民族品牌、实现产业报国’的重要载体,又是在世界面前彰显中国气派、展现中国品质、弘扬中国精神的无上光荣。”李秋喜表示。



为什么是汾酒?


在遴选欧亚经济论坛指定用酒的过程中,汾酒能脱颖而出并非偶然:汾酒、竹叶青是适合世界友人的待客之选,也符合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一方面,清香型白酒执行着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口感好,格调高,适合调制鸡尾酒,更接近外宾的饮酒习惯;竹叶青酒则有助于人体健康。


另一方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在国际化的一个论坛上,显然更注重文化相交的酒宴请才更能体现主人的诚意。


文化显然也是主办方的重要考量之一。何亚非表示,“汾酒作为中国白酒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老百姓精神和情感的寄托。‘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很多海内外华人华侨一看到这句古诗都很思念家乡。”张韡高度肯定了汾酒品牌与论坛的契合,“汾酒作为中国白酒的代表,是中国白酒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汾酒品牌符合大会相关要求,同意其作为2017欧亚经济论坛官方指定用酒。”


对此,李秋喜表示,欧亚经济论坛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为欧亚各国深化合作、强化战略对接做出了突出贡献,选择青花汾酒和竹叶青作为指定用酒,是对汾酒品质的肯定,对于加快汾酒发展,重塑白酒世界形象提供了历史机遇。


对于很多来自欧亚的外宾来讲,汾酒也极有可能是“熟人”:1915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凭借卓越的品质一举夺得最高奖项“甲等大奖章”,在此后的100多年中,汾酒国际化从未间断——作为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被用于宴请外宾、80年代即成立进出口公司探索白酒国际化之路。在不少欧亚国家,汾酒也是当地消费者可以接触的中国白酒之一。



汾酒+欧亚经济论坛,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骨子里的中国”?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中,当欧亚经济论坛遇到汾酒,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首先,“骨子里的中国”展现了更加厚重的“中国气派”。产品是文化的载体之一,青花汾酒、竹叶青酒作为“国礼”亮相欧亚经济论坛,瓷器形象、中国书法和湛蓝色彩的中国气派将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健康的饮酒理念等更加充分地展现给世界各国,让国际消费者能够更好的认识白酒,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


对此,新华社瞭望智库董事长兼总裁、《财经国家周刊》执行总编辑吴亮坦言“汾酒越来越流行,汾酒的文化和香型也更适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他表示,汾酒的历史厚重感、文化穿透感和大国崛起中的历史责任,与西安的历史的厚重感在欧亚经济论坛中糅合在一起,对国家、民族、文化和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骨子里的中国”的背后是更加国际化的中国品质。在世界范围内,部分“中国制造”往往贴上“价廉物不美”的标签,具体到白酒,很多外国消费者往往表现“惊恐之意”。国际化香型、远超国家标准的纯净汾酒和健康理念的竹叶青走向国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白酒的健康、技艺与品质,对于提升国外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的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国家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表示,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也是培养文化的重要载体,酿酒行业是工业,但在酿酒的过程中产生了酒文化,酒是工业和文化融合的典型,汾酒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工业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需要全力去保护。


第三,“骨子里的中国”传递了更具感染力的中国精神。汾酒遇到欧亚经济论坛似乎蕴含着某种“历史轮回”。李秋喜表示,欧亚经济之间的交流,其实与晋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明朝时期,晋商就已经把生意做到了欧洲市场,在浩浩荡荡的丝绸之路上,随着晋商不断开拓的步伐,早已经飘满了汾酒的清香。


在国企改革的历史机遇面前,汾酒人已经创造了企业发展的新辉煌,而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一如当年的“走西口”,晋商艰苦奋斗、背井离乡在异地创业扎根的同时还给当时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一次,白酒“向西去”或许将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


汾酒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