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酒的国度,“特立独行”的葡萄酒。

葡萄酒是舶来品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看白酒和啤酒的故事。

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高粱的故乡在遥远的非洲大陆有观点认为中国也是高粱的起源中心之一,不过仍以非洲起源说为主流)


大约两汉魏晋时期,高粱才经印度传入中国,距今2000多年由于口感偏涩,起初高粱并不受人待见,只有在灾荒之年“以备缺粮,余及牛马”。

元代蒸馏酿造法出现,烧酒发轫,高粱才有了翻身的机会。及至明代,古书中开始出现高粱被用于酿酒的记录,至今不过600余年。

|明末姚可成《食物本草》中关于高粱酿制烧酒的记录


外来物种、外来技术,加上不算特别悠久的酿造历史,并不妨碍白酒成为中国的传统酒种。

甚至相较于黄酒“Yellow Rice Wine”的英译,白酒“Chinese Baijiu”的英文名称更能彰显中国酒的地道。

再来看啤酒,孕育了大麦和小麦的西亚两河流域,也是啤酒的诞生地。现代啤酒工艺则在100多年前传入中国,啤酒这个词其实是青岛人发明的。

|青岛啤酒博物馆内展示啤酒的各种写法

在很长一段时间,啤酒也不为国人接受,甚至被称为“马尿”。

然而今天,中国已是全球领先的啤酒产销大国,啤酒在各类餐饮消费中的能见度,不亚于其他任何一个酒种。

与白酒和啤酒相比,葡萄酒在中国的历史,也许会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如果前两者能够以外来物种、外来技术成就中国最传统、最大众的酒种,葡萄酒在中国的形象也许该重新被认知。

是时候讲讲中国的葡萄酒脉了。

全世界60%的葡萄野生种,原产于中国

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水果是什么?

苹果?橘子?香蕉?都不是。

没错,正是葡萄(信息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作为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的重要水果,葡萄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与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同时代诞生。

经过漫长的进化,到数百万年前的第三纪晚期,原始葡萄已遍布北半球,并伴随大陆分离,被分隔到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

今天葡萄属内各个种在全球的分布格局,则是最后一次冰川期作用的结果。


这场从第三纪末期延续到第四纪的大冰期,使得欧洲几乎像北极一样寒冷。

原本分布于北欧的大部分葡萄种就此绝迹,只剩下北欧南部的欧亚种葡萄野生亚种幸免于难,后来成为栽培亚种的祖先。

而在北美和东亚,由于冰川危害范围小、程度轻,某些生存于第三纪的葡萄种得以保存下来,从中又分化出现代的东亚种群和北美种群。

现代葡萄种的三大种群中心亦由此形成,即起源于欧洲-西亚中心的欧亚种群、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种群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种群。

作为葡萄属植物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我国也是葡萄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野生葡萄种类约占世界葡萄属植物的60%。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独特的地形,由于地处亚洲东部,山峦纵横,地形气候复杂多样,从而成为古老残遗植物的避难所。


特别是我国东部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当冰川进退时,葡萄也能随之南北迁移,很多古老的野生种就这样被保留下来。


北美与我国东部山脉相似,也是以南北走向为主,受第四纪冰川影响也较小,野生种数量仅次于中国。而欧洲和西亚的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当冰川来袭,葡萄几乎没有藏身之地,所以欧亚种群只保留了欧亚种这一种葡萄。

随着我国学者对葡萄野生种研究的深入,一些葡萄属新种或变种也相继被发现。
目前全世界约有葡萄属植物70余种,仅在我国就有42个葡萄野生种和1个亚种、13个变种。其中,华东、华中和岭南山地的野生葡萄种类最为丰富。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地球上任何一种农作物的起源,都要经历一个从野生到驯化,再到人工培育的过程。目前全世界超过40万种植物中,只有600多种被人类驯化栽培。
作为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也是最早被驯化的水果之一。
根据我国科学家牵头、全球17国79名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一项最新研究,11000年前,由于气候变化,野生葡萄自然分化成东西方两个群体。古人在相距1000公里的近东地中海东岸和南高加索,几乎同步驯化和改良了葡萄品种。

2023年3月3日,由云南农业大学科学家牵头、17国79名科学家参与的研究成果,登上《科学》封面  图源/科技日报

此后南高加索地区的驯化传播有限,近东的驯化则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传播到欧洲,吸收了当地野生种的一些性状后,建立了四个主要的欧洲栽培葡萄集群。

随着人口迁移和贸易往来,葡萄既能鲜食也能酿酒的独特禀赋,让它受到了全世界的喜爱。今天,全球登记在册的葡萄品种已多达11000个。
尽管在以往的葡萄研究中,中国葡萄很少以主流的身影出现,但在漫长的葡萄栽培和酿造史上,拥有40多个葡萄野生种的中国,其实并未缺席。
贾湖遗址,留给世界酿酒史的一个谜
作为古老葡萄的避难所,中国野生葡萄的酿造历史,可能比欧亚种葡萄还要久远。
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外高加索中西部的格鲁吉亚,曾发掘出距今8000年的古陶罐。因陶罐中残留物含有酒石酸,推测为葡萄发酵的产物,这也是由欧亚种葡萄酿造葡萄酒的最早证据。
|格鲁吉亚酿造葡萄酒的陶坛

不过,迄今为止关于酒精饮料最古老的考古发现,仍然来自中国。

地处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曾映照出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这里出土了人类历史上已知最早的七声音阶骨笛和刻符龟甲,展现了贾湖先民早在9000年前的丰富生活和惊人的创造力。

|贾湖骨笛

世界上最早的酒也诞生在这里。
通过对贾湖遗址出土的16件陶器内壁沉淀物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其中的13件都显示出和近东地区早期考古出的酒非常接近的红外线结果,其成分为一种混合了葡萄酒、大麦啤酒和蜂蜜酒的饮料。

|《跟着院士看国宝》视频截图画面  图源/央视频


贾湖遗址陶器上检测出的大量酒石酸和酒石酸盐成分,表明当时这些陶器都用来盛装一种同时含有大米、蜂蜜和水果成分的发酵型饮料。
参与贾湖遗址陶器沉淀物分析的研究成员,除了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张居中教授领衔的中方团队外,还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戈文教授团队,后者正是格鲁吉亚葡萄酒考古遗迹的主要鉴定者。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根据专家推测,贾湖遗址陶器上的酒石酸可能有两种来源:山楂和葡萄,二者都能达到同样的化学结果。
让人意外的是,贾湖遗址中并未发现山楂种子,却发现了110粒炭化葡萄籽。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葡萄籽粒及其出土概率统计  图源/贾湖遗址2001年度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如此丰富的葡萄籽,在其他遗址中并不常见,说明葡萄属植物与贾湖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由此也给世界酿酒史留下了一个谜:这会不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酿酒源头?
尽管贾湖遗址发现的“酒”,属于稻米、葡萄等其他原料的混合发酵饮料,并不等同于OIV(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所定义的葡萄酒,但西方古代的葡萄酒,与今天同样有所差别。
如果仅从葡萄酿酒的角度,中国野生葡萄或许已有长达9000年的漫长酿造史。
除此之外,湖南玉蟾岩、浙江卞家山、山东日照两城镇等遗址发掘中,也都发现了野生葡萄种子或含有葡萄成分的酒精饮料,说明我国先民食用葡萄或以之酿酒并非偶然现象。

谷物酒的国度,“特立独行”的葡萄酒

作为稻米、黍和粟的故乡,中国堪称谷物酿酒的集大成者。

这些富含淀粉的谷物亦是上好的酿酒原料,酒曲的发明更是中国独特的创造,其显著的糖化力,让谷物酒可以获得比果酒更高的酒精含量。


在此基础上,中国不仅酿造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的黄酒,还将源自非洲的高粱、西亚的小麦和美洲的玉米一同纳入到酒粮范畴,酿成的白酒也跻身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

由此,在中国酒的演变中,谷物酒渐渐成为主流,包括葡萄在内的果酒则作为支脉存在。这也导致了中国野生葡萄的驯化栽培,在很长一段时间始终处于自然发展的缓慢进程中。

不过,先秦以来诸多文献关于葡萄的记载,仍然串联起了中国葡萄的成长脉络。

如《诗经·豳风·七月》有:“六月食郁及薁。”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薁,即蘡薁[yīng yù],又名董氏葡萄,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等地自古就有分布。上述记载说明距今3000年时,我国先民已采食蘡薁葡萄,可能也已栽培此葡萄了。

《诗经·周南·樛木》也有:“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gě lěi]葡萄,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东南和西南各地,如河南、江西、湖北、浙江、云南等,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葡萄品种之一。

在我国野生葡萄自然成长的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作物的全球化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今天流行于世界的诸多栽培物种,几乎都凝结着各地人类先民的智慧与劳动。

包括欧亚葡萄名种,也曾经历古代引种的过程,是初始驯化和次生驯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葡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物种的影响。

|2003年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考古发掘的洋海古墓群中,发现一段长115厘米的古葡萄藤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根据我国考古发现,早在2500年前,欧洲栽培葡萄已沿着贸易商道进入我国新疆。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则进一步突破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阻隔,将欧亚种葡萄引入中原。
公元前139年,当张骞第一次“凿空”西域时,天山脚下的新疆已遍植葡萄。随着张骞带回大宛“有蒲陶酒”的信息,在其第二次出使时,曾分遣副使至西域各国。

|莫高窟第323窟 张骞出使西域 图源/敦煌研究院


之后,《史记》载:“汉使取其(葡萄与苜蓿)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也就是说,至迟在西汉,欧亚种葡萄已经被官方引种至中原内地。及至唐代,中原葡萄种植基本覆盖全境。
而在同一时期,高粱也经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小麦尽管7000年前已经传播到与中国交界的哈萨克斯坦,但也直到汉朝石磨应用推广,小麦才真正打开我国北方市场,进而跻身“五谷”之列。
时至今日,小麦和高粱已经完全融入中国本土。那些早期传入中国,在我国有着悠久栽种历史的欧亚种葡萄,也进化出了独属于中国的物种特性,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的特产。

|怀涿盆地龙眼葡萄  图源/中粮长城酒业

比如今天广泛栽种于河北怀涿盆地的龙眼葡萄,虽是欧亚种,但在中国至少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其植物特征也为我国独有,可视为原产于我国的栽培葡萄品种。
伴随着古代欧亚种葡萄的引种,加之汉武帝时期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盛行于新疆地区的葡萄酒及其酿造技术也广泛传至中原内地。
及至唐代,人们一方面沿袭传统曲蘖技术,酿造出种类繁多的加曲葡萄酒,另一方面也逐渐知晓,葡萄酒仅靠天然酵母即可发酵,无需再加酒曲。
唐代伎乐纹八棱金杯,造型具有明显的波斯风格,据分析可用来饮用葡萄酒  图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宋明时期,我国一度衍生出自然发酵法、葡萄与稻米混酿法、葡萄汁加曲发酵法等诸多酒法,葡萄酒酿造进一步普及。
明代《本草纲目》曾记载葡萄酒的做法:“酿者,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烧者,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范文来认为,上述做法说明当时在中国,除了低酒精度的葡萄酒,也出现了相对高酒精度的“白兰地”,并且规模已经很大了。
正因为我国谷物酒的兴盛,葡萄酿造在吸收传统曲蘖技术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长路径,与贾湖遗址等酿酒遗迹也一脉相承。
诸多独创的方法,亦显示了昔日葡萄酒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当时除了用鲜葡萄酿酒外,还有以葡萄干酿成的葡萄酒,而以产地命名的名酒,则有冀宁、平阳、太原、哈剌火(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哈提和卓附近)、西番(今甘肃青海一带)葡萄酒等,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国产名酒,非舶来品。
时至晚清,受西方观念和文化进一步影响,我国酿酒师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类文献也已不见他法,而是明确指出“葡萄酒为葡萄汁所制”。
此后随着烟台张裕成立,中国葡萄酒亦开启近现代产业之路。
尽管在长期的演变中,葡萄酒之于华夏始终未能成为主流,但以大量的遗迹、文物和诗词为证,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酒脉传承里,葡萄酒仍然留下了灿烂的足迹。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百年来,重新认识中国葡萄

我国近代葡萄栽培及酿酒业的开端,始于1892年。

这一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先后在烟台东山、西山购地近千亩,并陆续从西方引进优良葡萄品种,但因水土不服,起初这些葡萄成活率并不高。

|早期的张裕葡萄园  图源/张裕葡萄酒

后来张裕酿酒师巴保将欧洲葡萄与中国的山葡萄嫁接,育成了更适合本地风土的优良酿酒品种,并酿造出白兰地、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等三大品类诸多产品。

今天回望百年前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关于大奖花落谁家,白酒行业仍时有争论,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彼时中国酒走向世界的首次集体亮相中,张裕应是最耀眼的赢家。

|获得巴拿马大金奖的4款张裕产品  图源/张裕葡萄酒

1915年,由张裕选送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味美思)和雷司令白葡萄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西方葡萄酒同台竞技,最终获得甲等金质大奖章等4项荣誉。

从此,世界葡萄酒版图中有了东方葡萄酒的身影。而对于拥有40多个野生葡萄种的中国而言,这或许只是开始。

1925年,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胡先骕发表了对原产于我国的东南葡萄的发现,这是我国学者命名、描述我国原产葡萄属新种的首次记录。

|由胡先骕定名的植物标本  图源/《澎湃新闻·上海书评》

在此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尽管我国野生葡萄资源极为丰富,却很少有人清楚知晓或记录它们的存在。

从1930、1940年代起,胡先骕曾多次提出编纂《中国植物志》。半个多世纪后的2004年,这部囊括80大卷、126分册,共5000多万字的科学巨著才最终完成,期间经历了四代中国植物学家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中国植物志》出版二十周年专题展标本墙,左上为葡萄科

今天我们所知的42个中国葡萄野生种和1个亚种、13个变种的数据,主要就来源于《中国植物志(葡萄科)》《中国葡萄志》和60个地方植物志或地方植物名录、361个已出版的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名录,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历年对野生葡萄实地调查收集到的数据。

梳理这些数据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更多人知晓它们的存在。

今天的葡萄酒行业,全世界90%甚至更高比例的葡萄酒,都是用欧洲葡萄演变的品种酿出来的。几乎所有关于葡萄酒的评价体系,也都是以欧洲葡萄及葡萄酒为标准。

在这种标准之下,只要不是欧洲葡萄,可能就会被视作另类。

特别是对于葡萄酒产业化起步较晚的中国,过去20年几乎全盘接受欧洲标准,“遍地赤霞珠”一度是中国葡萄酒的写照。

|赤霞珠——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酿酒葡萄品种

然而,欧洲标准就是唯一标准吗?或者说,它真的适合中国消费者吗?

一直致力于推广中国葡萄酒的全球十大最具影响力葡萄酒顾问、北京农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李德美曾专门去往美国北部,那里也是葡萄物种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

“美国北方是抗冻品种,南方到佛罗里达为耐湿热品种,当地就用自己原生的葡萄酿酒。如果放到欧洲来说,会觉得这些葡萄是有异味的,并上升到法律层面禁止用来酿酒,但在美国也没问题,大家喝得也挺高兴。”

在李德美看来,中国本土的原生葡萄普遍酸度较高,颜色重,这是因为葡萄中的花色苷非常丰富,但本土葡萄没有进行太多基因上的改良,缺点是香气弱,比较原始。

|生长在长白山山脉的野生山葡萄  图源/通葡股份


“假如中国没有那么多物种,至少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肯定就把这40多个葡萄种好好开发了。最起码在中国这十几亿人,甚至亚洲这四十几亿人里面,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是因为中国物种太多了,可以利用的东西太多了,这些葡萄没有好好去开发。”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中国广泛利用谷物酿酒,葡萄酿酒不是唯一的选择。”

近百年来,随着中国葡萄野生种不断被发现和记录,针对本土葡萄的品种选育也在同步进行。

|国家植物园葡萄育种基地 图源/国家植物园

前文提到,欧亚种群在最后一次冰川期后,只保留下来欧亚种这一种葡萄,而其衍生品种的产量却几乎占到全世界葡萄总产量的90%以上。

在葡萄培育过程中,由于少数骨干种质利用率过高,造成了新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已经成为培育多样性葡萄新品种的主要障碍。

而野生葡萄经过了漫长的自然选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征,是拓宽栽培葡萄遗传基础的重要基因库。

如张裕早期选育出的蛇龙珠,就拥有更强的抗逆性,耐粗放管理,单宁比赤霞珠也更为柔和,即便在遍地赤霞珠的强势下也能拥有一席之地,成为迄今为止唯一被国际认可的,由中国培育的酿酒葡萄品种。

|作为迄今唯一被国际认可的中国培育酿酒葡萄品种,每年5月25日被定为“世界蛇龙珠日” 图源/张裕葡萄酒

对中国葡萄酒行业来说,针对野生葡萄进行品种选育,还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由于欧洲葡萄耐干旱不耐潮湿,而我国南方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很容易带来病虫害,所以欧亚种酿酒葡萄在中国通常只在北方种植。

但欧洲葡萄也不抗寒,在北方地区基本都需要埋土防寒,这也是葡萄管理中成本最高的一项,耗费劳力多,对葡萄的寿命也会有一定影响。如果能够培育出在我国北方不需要埋土的品种,显然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天山脚下的天塞酒庄葡萄园  图源/天塞酒庄

山葡萄,作为原产于我国东北一带的特有品种,也是葡萄属中最抗寒的一个种(枝蔓能耐-50℃~-40℃),在-40℃的恶劣气温下也能奇迹般地实现露地越冬。

凭借超强的抗寒性,早在1954年,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就以山葡萄和玫瑰香杂交,育成著名的“北”字号系列酿酒品种,如北醇、北红、北玫、北馨、北玺等。上世纪70年代,北醇葡萄在全国的栽培面积一度超过10万亩。

|“北”字号品种葡萄:1新北醇,2北红,3北玫,4北馨,5北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匡阳甫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也从1973年开始,选用山葡萄抗寒种质资源与不抗寒的世界酿酒名种进行杂交试验。全世界第一个无须浸皮工艺就能酿出红色冰酒的北冰红,就是历经4代杂交选育出的中国独有葡萄品种。

|北冰红耐寒极限-37℃,含糖量是普通山葡萄的3倍以上,是酿造冰红山葡萄酒的优质品种  图源/通葡股份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作为《中国葡萄志》的主编单位,也保存了1000多份葡萄品种的种质资源,其中包括野外收集到的大量葡萄野生资源。
|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其实还是有很多相关机构在做(葡萄育种)这个工作,只是我国这几年引进的东西太快太多,声音也大,一下子把这些淹没了,就听不到。”
李德美认为,中国本土葡萄还是要从商业上找到它的优势,比如培育出在有些区域不埋土的品种,就是很显著的一个优势。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葡萄历史久远,但真正走上产业化,最多不过百年时间。如今活跃在中国葡萄酒领域的这一批精品酒庄,也大多成立于最近20年内,还都处在刚刚开始的阶段。
“目前已经有一些酒庄在尝试种植一些特色本地品种,也有用本土葡萄酿酒,只是还没达到规模化和商业化推广的程度。”
在李德美看来,随着中国精品酒庄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从更加细分的领域去建立自己的个性,中国丰富的本土葡萄资源,届时会成为独特性的重要来源。
“这也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视觉中国。)


审稿专家: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酿酒工程系主任 李德美
国际著名酒类风味化学家、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 范文来
参考文献:
[1]程大伟,姜建福,樊秀彩等.中国葡萄属植物野生种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3.
[2]王军,段长青.欧亚种葡萄的驯化及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0.
[3]孟聚星,张国海,樊秀彩等.中国葡萄野生种的分布调查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
[4]洪光住.中国酿酒科技发展史[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
[5]孔庆山.中国葡萄志[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4.
[6]赵志军,张居中.贾湖遗址2001年度浮选结果分析报告[J].考古,2009.
[7]蓝万里.中美考古学家对河南贾湖遗址联合研究发现我国9000年前已开始酿制米酒[J].中国文物报,2004.
[8]吕庆峰,张波.先秦时期中国本土葡萄与葡萄酒历史积淀[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3.
[9]赵汉斌.破解葡萄驯化的百年谜题[N].科技日报,2023.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