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咸的地方,对酒的喜好也是浓烈且奔放的。

虽排在五味中的最末,但咸味却是一道菜肴中最不可或缺的。


人们习惯用“尝尝咸淡”来判断一道菜的调味是否精准。无论是操作简单、调味单一的家常菜,还是调味复杂、做工考究的大菜,对“咸”味的把控,就如同画龙点睛,是菜肴的灵魂所在。


一咸一淡,书写中国风味。


 

百味之首

咸的味觉来自于盐,盐因此成为“百味之首”。人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盐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卤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


学界认为,盐的食用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古代先民通过品尝含有盐分的海水、盐湖水、岩盐、盐泉、土盐,逐渐摸索出煮海盐的方法,而后又发掘出池盐、井盐、崖盐等。


|徐闻是广东重要的海盐产地之一,其地处广东雷州半岛的西部背风坡,日温高,日照长,蒸发量大,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大面积晒盐。图源/视觉中国


在古代,盐曾被称为“食肴之将”“食之急者”“国之大宝”。


即使在烹饪水平高度发展的当下,盐依然是众多调味品的核心。盐所带来的咸味,不仅是大部分菜肴调味的基础,还是许多复合味型中的核心元素。


“要想甜,加点盐。”这是广为流传的做饭法则,以甜味为主的菜肴,往往需要适当的“咸”味来平衡“甜”味,提升菜肴的风味。


|盐的咸味可以显著提升食物的口感,使菜肴更加美味可口。在烹饪过程中,适量的盐能够平衡食物的甜、酸、苦等味道,使整体风味更加和谐。图源/视觉中国


不光是甜味,如果没有咸味的辅助,我们也很难感知到食物中的“鲜”味。


比如单独吃味精就没有味道,但是加点盐和胡椒就大不一样;单吃番茄口味有些单调,但只要撒一点盐,就会感受到另一层鲜美的风味。


咸与鲜,二者同样相辅相成。


南甜北咸

清朝钱泳在《履园丛话》记载,北方人嗜浓厚,南方人嗜清淡”。尽管咸味是大部分菜肴中的底味,但不同的地理生态,演变出对咸味的不同侧重点。从而早早形成了“南甜北咸”的这一口味分界。


这种分界在今天也在延续。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2009-2011年21省人均盐摄入量绘制的咸味地图可以看出,“北咸”的趋势依然稳定。河南是盐摄入量最高的地区,其次是北京、辽宁、陕西等地。


|酱咸牛肉对于北方人来说,是一道极好的下酒菜。源/视觉中国


北方人对咸味的偏好,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在于气候因素。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为了让蔬菜能够过冬,北方人会用“腌制”的方法来贮存。


此外,干燥的气候会为人体带来大量的水分蒸发,更需要补充盐分,这也是北方喜食咸味的原因。


另一方面,北方人偏咸不偏甜的喜好,也来自于“糖”的稀缺。


与盛产蔗糖的南方不同,在古代的北方,糖是贵族专供的“奢侈品”,普通人能够吃到甜的机会不多,这种客观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北方吃咸为主的饮食习惯。


不过,爱吃咸并不是北方人的专利,在一些南方地区,同样对咸味情有独钟。流传甚广的名菜“盐焗鸡”,就是地道的广东客家菜。


|‌盐焗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广东惠州东江沿海盐场。‌最初,盐工们为了方便贮存食物,将熟鸡埋在盐堆中,发现这样不仅能保鲜,还能使鸡肉变得更加美味。后来形成了现在的盐焗鸡。图源/视觉中国


几千年前,客家祖先为躲避战乱开始大规模南迁,在长途跋涉中,只有盐能够帮助他们长期保存食物。这种高度依赖盐的饮食习惯保存了下来,成为客家人代代流传的味觉基因。


江西、湖北,同样也是喜好咸味的地方。湖北的饮食文化具有“咸鲜适中,兼南北之所长”的特点,江西则是以“咸鲜香辣”为特色,更注重口味的浓郁。


咸味与酒

爱吃咸的地方,对酒的喜好自然也是浓烈且奔放的。


食盐摄入量遥遥领先的河南,同样也是白酒消费第一大省,偏好浓香、酱香两大香型。


除此之外,这里还诞生了“一窖四香,多香共生”的馥香,囊括芝麻香、酱香、浓香、清香四大香型之长,形成别具一格的豫酒风味。


|‌两香为兼,多香为馥,皇沟馥香则有着“酱头、浓体、清韵、芝麻尾”一口四香的独特风味。图源/皇沟酒业


热气腾腾的烩面和胡辣汤、包裹着咸鲜香辣的复合滋味,与浓香、酱香、馥香一起,装点出河南的风味版图。


北京人对咸的喜爱,离不开一碗黑黢黢、油润润的炸酱面。面条缠绕在筷头之上,“嗦面”声声入耳,面酱特有的咸香与面条的弹牙爽滑相得益彰,带来朴素却满足的一餐。


饮食的平和之外,却是“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的另一番天地。


北京二锅头在保持酒体的甘洌爽净之余,也保留了酒的一部分“烈性”,强劲的酒力能够瞬间点燃困顿的味蕾,在唇齿之间上演“冰与火之歌”。


|在北京的前门大街,展示着红星二锅头的产品。图源/视觉中国


李寻《中国白酒配餐学》提到,在白酒原产地选择同一产地的菜系来搭配,有天然风味上的协调性。因为它们有相同的环境、气候,有一部分相同的原料,也有相同的微生物环境。


比如,产于江西樟树市的四特酒,是中国稻米酿酒流派中的翘楚,具备“清、香、醇、纯”的特香风格。


一方水土滋养下的酒和菜,总是有着天然的连接口,在聚少离多的当下,故土风味早已成为每一位游子心中的“乡愁”。


咸也好淡也好,都是镌刻在内心深处对于家乡的记忆。


参考文献:

[1]庄祖宜.简单·丰盛·美好:祖宜的中西家常菜[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蒋大鸣. 中国盐业起源与早期盐政管理[J].盐业史研究,1996(4)

[3]成令茹.中国地域性膳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8.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