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的苦味,塑造酒类的风味和个性。

五味之中,苦是另类的存在。


它经常与“不愉快”联系在一起,用来表达艰辛、困难的感受。但是,让人避之不及的苦,进入到饮食界后,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放眼世界,含有适量苦味的食物总有奇特吸引力。带苦味的黑巧克力、咖啡、茶、酒等,大量俘获人心,甚至令人上瘾。


我们中国人常自豪为“能吃苦的民族”,“吃苦”被看作是一种有强大弹性的精神:不仅享受苦味食物,精神上也特别欣赏“忆苦思甜”“苦尽甘来”“苦中作乐”,相信完满的人生总是五味杂陈的——

这是把味觉中体验到的苦,升级为“在逆境中坚持”的人生信念。

苦味还是一种经常被忽略的味道。值此新春,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的“苦味宇宙”,看一看苦味与美食、好酒、人的交集。

 

“吃苦”这件事

过去几个世纪,植物学家、育种专家都在致力于减少作物的苦味,但有些总是挥之不去。


到今天,我们吃的很多蔬菜和水果,还是带苦味。味道清爽的黄瓜,在成熟过程中会自然形成葫芦素,吃起来微苦。柚子、柑橘等水果因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也有苦味。


|西柚的苦,是因为含有一种名为“柠檬苦素”的物质。多项研究发现,柠檬苦素在增强免疫方面功效明显。


最出名的苦味食物,是源于非洲的蔬菜苦瓜


明朝以前,中国人没吃过苦瓜。它被郑和从西洋带回,竟受到广泛欢迎。到明末,画家石涛几乎餐餐不离苦瓜,并自号“苦瓜和尚”。


在中国版图上,南方人更爱吃苦瓜。长江以南的四川、湖南、海南和福建,都是吃苦瓜大省。最能吃的是两广,广东尤其遥遥领先。



当他省之人还对苦瓜躲躲闪闪,广东人已在专门搜罗苦瓜,并把苦瓜菜式开发到极致,甚至用一桌硬核的苦瓜宴slay(掌控)全场。


在佛山,每年谭边大顶苦瓜成熟之际,都会“吃货”慕名而来,吃上一桌地道的苦瓜菜肴宴席。


当苦瓜成为一种饮食信仰,他们除了用苦瓜炒出各样热菜,还生榨苦瓜,做苦瓜刺身,用苦瓜煲出靓汤(黄豆苦瓜排骨汤),苦瓜入药膳,做成手摇茶,甚至发明了一道特殊点心——苦瓜椰汁千层糕。


在团聚的春节时刻,苦瓜也没有离开广东人的餐桌。为回避“苦”的寓意,讲究口彩的广东人,把苦瓜改称为“凉瓜”,过年继续照吃不误。


|“夏天一碗汤,胜过良药方”,芒种节气时的一碗苦瓜蛤蜊汤成为广东人的消暑神器。


广东人看重的是苦味的好处。苦瓜味苦、性寒,有益清热泻火,而广东气候潮湿溽热,当地人讲究下火、养生。所以,很多人难忍的苦瓜味道,在广东人眼里,就变成了一股独特的清香和鲜美。


作为中国最能吃“苦”的地方,广东除了大吃令人色变的苦瓜,也是白酒、葡萄酒、进口烈酒、啤酒的消费重地,本地产的好酒同样吸引人。


在佛山,采用大米为单一原料,把发酵后的酵饭蒸馏出酒后,再倒入同量的酵饭再度蒸馏,由此浓缩得到两次蒸馏的酒体精华,就是香气浓郁、酒体纯净的“九江双蒸”。


另一款广府名酒叫玉冰烧。它在酿造过程中,添加肥肉提高酒香、酒味、酒液澄清度,以此获得了特殊的豉香风味。


图源/九江双蒸


另一个喜“吃苦”的省份,是分布着古井、迎驾、口子窖、金种子、宣酒的安徽。安徽籍学者胡适,把吃苦耐劳的家乡人称作“徽骆驼”。


安徽大别山地区,广泛生长着苦苣菜,六安、舒城等地的人讲究吃苦菜。这种野菜味虽苦,若用沸水烫一下凉拌,将会别有一股风味。


作为粮食匮乏时期的替代品,苦菜在我国历史上有悠久食用传统。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今天,苦菜倒成了怀旧和解馋的奢侈品。


由此可见,大自然赋予的苦味食材,本身就有它的独特和价值。在口味追求个性化的今天,苦瓜、苦菜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别样感受。在喜欢的人心中,它们反而成为果蔬界的一股清流。

苦味背后的科学和风味

把食物放进唇齿之间,味道就开始弥漫。现在科学揭示,人类是用味蕾感受、捕捉酸、甜、苦、咸、鲜的味道的(辣是一种痛觉)。


|研究证明,舌头各部位对味道的感知并没有明显的区位性差异,但众多实验也一致表明,舌根对苦味的感知依然最为敏感。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我们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虽然藏得深,却异常敏感。哥本哈根大学研究发现,在辨别苦味方面,中国人尤其敏感。


就是说,我们对苦味耐受度较低,但又接受和喜欢苦味。过年期间,不仅会有苦味食物摆上餐桌,那些苦中回甘的饮品诸如茶、白酒、葡萄酒、啤酒等,也会大量登场。


|“不苦不涩不谓茶”,咖啡碱(苦味)和茶多酚(涩味)协同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其中奥妙,在于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在长期的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吃起来发苦的食物和饮品,可以净化身体、清热除烦,是养生佳品。


现代研究表明,茶、咖啡中的苦味主要来自咖啡碱,它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使人的头脑保持清醒。


出人意料的是,在烹饪与酿造的世界里,把适量的苦味巧妙地保留甚至融入,会成为点睛之笔,增添出独特的风味。



啤酒诞生在西亚两河流域,直到1900年,现代啤酒工艺才传入中国,当时很多人对这种“苦咧咧”的东西不感兴趣,甚至称为“马尿”。但走到今天,中国却成为全球领先的啤酒产销大国。


让啤酒发苦的来源是啤酒花,也真正赋予了啤酒灵魂。


它在酿造中的占比仅0.02%-0.5%,却为啤酒提供了独特的苦味和香味,并起到了延长保质期、防止酸败的作用。现在,啤酒花已经成为啤酒的主要配料之一,在啤酒酿造中的不可替代。(推荐阅读:《发现啤酒花,一场自找“苦”吃的历程》)


制图/好酒地理局视觉中心


苦涩,也是葡萄酒的一大组成部分。当葡萄酒入口后,我们口腔会感觉到干涩,口腔的黏膜会有褶皱感,这是单宁在起作用。


葡萄酒的单宁,一般由葡萄籽、皮及梗浸泡发酵而来,或是存于橡木桶内萃取了橡木的单宁。这苦味对葡萄酒非常重要,它既可以避免酒液被氧化而变酸,还对提高葡萄酒陈年潜力发挥决定作用。


葡萄酒中的单宁的多少,甚至关系了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缺乏单宁的红酒不仅质地轻薄,也没有香醇细致的感觉。


|口腔中唾液与红葡萄酒相互作用,混合后生成一些絮状物。研究表明,当絮状物更大更多时,其润滑度会降低,从而表现出“涩”的口感。 图源/长城葡萄酒


有点苦味,也是白酒的加分项。白酒的苦味,产生于发酵和蒸馏过程中的一些微小化合物,诸如醇类、酸类、糖醛、酚类化合物等。


喝白酒时,这种苦味表现为瞬间的感受。这微微的苦味的存在,神奇地增加了白酒的风情。


适量苦味的参与,在酒精饮料中不可或缺。它让产品形成了丰富而有层次的风格,塑造了个性化和差异性,最终共同成就了白酒别样的风味。


这种表现,也体现在烹调美食中。比如,我们在甜味中加入苦味,甜味就会被抑制,而整体风味便会更加复杂。


苦味背后,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味觉感受。在热闹的团聚中,无论吃菜还是喝酒,苦味的存在,不仅为我们味蕾的感受增添了新风味,还能平衡酸甜辣咸,以及中和油腻感。


这让我们的年,过得更有滋味。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视觉中国)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