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珍酒4万吨产能下的

平凡的一天。

在小寒来临的时候,贵州珍酒的第一轮次取酒已接近尾声。

珍酒所处遵义市北郊石字铺,年平均气温比茅台镇低2.7℃,上个月已开始一轮次取酒。今年比去年更冷,所以日子也要晚一些。


当遵义人在街头裹紧厚厚的外套,比往日更依赖羊肉汤、糊辣椒这类暖身子的食物时,珍酒厂酿酒车间的师傅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踩着深蓝色的拖鞋,热火朝天。

 |贵州珍酒拥有“中国白酒一号工程、中国酱香白酒第二股、贵州三大酱香品牌和中国四大国宴白酒”品牌底蕴。
图为贵州珍酒酿酒车间。图源/贵州珍酒

如果你碰巧遇见他们从车间出来,将深蓝色拖鞋换上灰色拖鞋,大概会在心里打个抖,这是珍酒有名的“四双鞋”管理制度,即每位酿酒工人都有四双鞋——上下班一双鞋,在车间酿酒一双鞋,去食堂吃饭、厂区活动又要换一双鞋,去卫生间还有专门的一双鞋。

珍酒的“四双鞋”管理,蕴涵了一丝不苟酿美酒的极致追求,也是践行高品质战略的缩影。

去年10月,步入新一年度酿酒周期,珍酒将投产规模拉至4万吨,产能规模稳居贵州酒企前三。作为酱酒的头部企业,一轮次取酒无疑是将产出真刀真枪地摆上了台面。

但当师傅们有条不紊地挥起每一铲,很难把这一小抔扇形和四万吨目标联系起来。

实际上,在开展一轮次取酒工作前,珍酒会提前组织各班组组长集中学习工艺文件,尤其是其中新调整优化的部分。

|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特别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繁衍,也因此,近半个世纪前一项由国家力量推动的——“白酒一号工程”选址于珍酒。

图为贵州珍酒赵家沟生态酿酒区。图源/贵州珍酒

当被问到“这样来回换鞋麻不麻烦”,许班长只说开头有些不习惯。他和大多数的同事一样,都是本地人,住在酒厂附近。相比重阳下沙,这样的取酒对他来说“不算苦”。

每年加上绩效和奖金,班长们的月均工资到手有八千多,工资在当地很有吸引力。也因此,在最近的招聘中,酿酒工岗位的竞争甚至达到了100:1的程度。

|图为贵州珍酒石子铺老厂区。图源/贵州珍酒
招进来的新人会由老师傅带着,还有的老师傅与大家同样劳动,只是头衔上会多一个“酿酒师”。
对犹师傅而言,这个“酿酒师”来之不易。
他在珍酒已工作十年,从第四年开始,他连续三年拿到了目标管理奖,不仅获得了更可观的薪资待遇,也和车间主任一起对新出的原酒质量做初步把控。
而针对已评上的酿酒师,酒厂每年还会另外设定目标进行考核,通过了才能稳住这顶代表荣誉的“帽子”。
|国家白酒评委、珍酒第三代传承人吴长贵在酒库。图源/贵州珍酒
与出酒密切相关的部门还有酒体中心。

当出酒完成,车间各班组负责人会在群中说明“要交酒”,从一轮次酒开始,班组产出的基酒由质量技术部取样化验,同时由酒体中心国家级品酒师领衔的专业品评团队进行分型定级,通过检验以及定级后才能进行入库。

随着珍酒对基酒的进一步细分管理,盘勾费时费力。但对于他们来说,最忙的三、四、五轮次还没到,那是出酒率的顶峰。

|每一份酒都要在陶坛中陈放,老熟后的酒体,醇厚的时光之味得以扩大。图源/贵州珍酒

小寒已至,季冬时节开始。万物沉寂的时候,酿酒车间的热闹不止。

汇川小气候下的厂区,桂花树葱绿如常,山区里的珍酒没有想象中的寒冷。

在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巨大斜坡上,员工们习惯了爬上爬下的往返。

|建在山区内的珍酒厂区地势也起伏不定。这样的地势与气候一同,成为珍酒特殊的一环。 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关上车间大门,工具变得安静,师傅们又各自回家,返身隐入遵义的烟火里。

明天,他们将继续重复今天的工作,一点一点酿酒,一点一点做事,并等待第二轮取酒的到来。




关注好酒地理局

发现好酒的自然人文之美

更多好文……


好酒地理局所发表的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创作品,均受法律保护。

未经许可,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篡改、删减等。

原文转载请在公号回复【转载】联系授权。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