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贵州白酒,茅台基本就是代名词,但茅台称雄不代表贵州白酒再无亮点。贵州不缺名酒,更不缺好酒,国台、金沙、董酒、珍酒等一大批酒企都有自身的特色。 不过,在茅台即将迈过千亿门槛下,身后的兄弟企业营收水平与茅台差距较为悬殊。短期来看,难有品牌跳将出来。一个现实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谁会是“黔酒第二?” ❶ 老大茅台的光环 茅台在贵州白酒版图中的地位,难以被超脱,这种强大而耀眼的光环,似乎令贵州白酒的次席位置有所失色。 自2012年来,茅台几乎重塑了中国酒业的发展格局,而在贵州,整个酒业生态都是在茅台战略的纵横捭阖下所形成,无论贵州酒业的生态构造处于哪个时期,茅台色彩都十分浓重。 “一超多强”可以说是对贵州白酒格局的准确概括。“超级大牌”茅台面前,尚无黔酒品牌具有与之共舞的实力,“一超多强”的另一层意味,是“超”与“强”之间真实存在的差距。 即便市场表现可圈可点,但能够“称强”的贵州酒企依然难望茅台项背。这里所说的茅台,不止茅台酒这一主流产品,还有同属茅台集团的习酒与酱香酒。由此,又不得不叹服茅台的战略手段及运营能力,这一招一式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今日贵州酒业的“无二局面”。 没有被茅台收购前的习酒,实力一度可以和曾经的茅台比肩,在茅台“省老大”的地位坐稳后,习酒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承包了“二当家”的位置,时至今日,仍然有声音认为,习酒是唯一登上,并长期落座次席的贵州酒企。 然而在习酒被冠上“贵州茅台集团”的前缀后,这一切仿佛成为历史。在窖藏1988、金质习酒等一批大单品助力下,2018年习酒销售额已达到56亿,但作为茅台一员,贵州第二之争与习酒并无关系。 容纳了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赖茅、汉酱、仁酒、贵州大曲等一众品牌的茅台酱香酒公司,近年来的业绩表现也十分突出。通过集团层面的一系列调控,产品再升级的茅台酱香酒完成了由崭露头角向登堂入室的转变,2018年茅台酱香酒公司实现销售额90.3亿元,明年将是茅台酱香酒销售的“破百之年”。 在业内,企业50亿规模是一个分水岭,放在贵州,这一情况就显得尤为真实,50亿也成为了横亘在茅台集团与一众贵州酒企间的界线。 正是这种明显差距,使贵州白酒“第二”的位置处于茅台光环之下。 ❷ 实力不允许? 国台、金沙、董酒、珍酒、酒中酒等名声和实力相对出众的酒企,成为贵州白酒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战队”。 提到黔酒,就不得不与近邻川酒做类比,在茅、五两大龙头之外,同是省内的二级梯队,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水井坊、舍得等川酒品牌对等黔酒第二阵营,综合实力强势许多。泸州老窖强势冲击白酒三甲,郎酒2011年至今销售额已两度破百亿,水井坊、舍得两家上市公司也在2017年交出了20.48亿和16.38亿的销售成绩单。 而反观黔酒,第二阵营中金沙销售额站在了20亿之上,国台在年初公布了2018年的成绩单:销售同比增长76%,利润达2.2亿,利税合计6亿。通过利税反推销售,其销售额应在25亿上下。是对自身成绩的不满意,还是其他原因,国台为何没有公布具体销售额我们不得而知。钓鱼台、董酒、珍酒、酒中酒等品牌上升表现十分活跃,但销售规模与川酒金花企业仍有不小的差距。 不同于川酒品牌深厚的历史发展底蕴,追根溯源,黔酒众品牌的发展历程特殊,根底也相对薄弱。特别是浓香崛起早于酱香,相比川酒,贵州同一行列的其余品牌无论是起步水平还是发展水平都十分有限。 在弥补势能方面,外来资本的加持运作也进入到黔酒二线的诸多品牌当中。但放眼全局,外来资本对黔酒市场的青睐普遍发生在近十年之内,企业的良性发展期相对较短,品牌间的距离并未被充分拉开。 从市场方面来看,大部分二线黔酒并未找到和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营销地域。反观川酒,市场根据地放眼省外,也着力于省外,川字旗号的浓香型白酒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北方市场的销售能力依然十分稳健,这其中二线川酒占据重要一步。 而对于圈地本省的鲁酒而言,众多山东品牌的习惯性战术在于根据地作战,本地市场对于各个鲁酒企业起到的作用可以用“衣食父母”来形容,划疆而治的销售形式之所以在山东能够持续发酵,绝大部分因素在于本地市场对本地酒稳定的供养能力和认可度。 历史的原因,让黔酒中的名酒苗子未能如愿长成参天大树,而市场战略的选择,也导致贵州白酒二线梯队成员尚未形成统治力的市场表现,彼此间竞争形势存在变数。历史和现实的交错,最终导致了“黔酒无第二”这样一个行业局面。 ❸ 黔酒,需不需要“第二”? 第一或是第二,其实都只是顺序和排位。目前,黔酒的第二名应在国台、金沙之间。短期来看,能和茅台千亿体量接近的企业出现几率降低。相比之下,涌现一批规模几十亿的黔酒品牌要比谁是第二意义更大。 一般来说,站在第二的位置上,从品牌良性发展的角度看,无疑是一种刺激,前排站位赋予企业的优势,也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对于高点的竞争实则是对企业自身的一种激励,也是实现扩张的重要途径。 然而放在贵州,这样的思路却不一定奏效。酱酒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以规模为导向的品牌占位,与品牌价值的表达存在距离。 随着酱酒发展步入井喷时代,属于酱香酒企的发展黄金期已来临,而对于身处黔酒企业而言,能够借此创产创收的空间将相当巨大。 因此,对于贵州白酒产业而言,酱酒热的背后,成长一批区域强势品牌,百花齐放远比谁是第二更有意义。 当前,四川正在着力培育六朵金花之外的小金花企业,目的就在于增强二三线品牌的综合竞争力。于贵州而言,这个路径同样适用,茅台一超在前,黔酒需要一批实力媲美川酒金花企业的二线成员。 而假以时日,谁将是真正意义上的黔酒第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