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小白麾下再添一将,成功摘牌重庆南川区的重粮酒业。再加上江记酒庄、驴溪酒厂,江小白酒业拥有了三大生产基地。


2011年,江小白采用年轻化的品牌策略,冲破固若金汤的行业壁垒,成为酒圈儿里为数不多的成功特例。也正因如此,江小白酒业更多地被当作一种“营销现象”,其标志性的文案戏、情怀牌为各行各业津津乐道、解读效仿。


8年间,江小白早已在业内站稳脚跟,这个最初给人留下“轻资产”、“好文案”印象的创新品牌,同样需要寻求更加深厚的行业根基,于是写下一段不断变“重”的成长履历。而这起针对重粮酒业的收购案,仿佛串起一个关于放逐、孤独、招安、宿命的故事,从中隐隐透出变革的气息。



以“小”起家的江小白,

为什么越来越“重”?


重粮酒业并非江小白酒业的第一个并购对象,早在2016年,江小白酒业便将重庆本土酒企驴溪酒厂纳入麾下。就在前不久落幕的2018年“终极烈酒挑战赛”上,驴溪老酒还曾与江小白同框出镜、一路获奖。


从区位和生产的角度而言,重粮酒业与驴溪酒厂极具相似之处。二者都是重庆本土酒企,都拥有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酿造技艺。驴溪酒厂的“江津烧酒酿造技艺”,重粮酒业则有“重粮酒”和“古佛酒”酿造技艺。



在江津白沙镇,与驴溪酒厂距离不超300米,便是江小白酒业主打“单纯酿造法”的生产基地江记酒庄。据江小白酒业方面透露,到目前为止,江记酒庄、驴溪酒厂,再加上重粮酒业,原酒总产能已接近5万千升。当下,江小白酒业已经拥有“江小白”“江记酒庄”“驴溪”“重粮”等多个品牌。


除此之外,江小白酒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农业公司,旗下的江记农业公司致力于重庆南部特有的红皮糯高梁的育种与种植。而刚刚入手的重粮酒业,此前便利用重粮集团资源,构建了近万亩的优质原粮采购基地,分布在重庆南部的南川、綦江、江津等区域。因此,在江小白酒业的计划中,未来将整合重粮酒业的供粮基地,与重粮集团在粮食定点供应方面继续进行战略合作。


梳理江小白变“重”的历程,你可能会发现,全民印象中的“江小白”与真实的“江小白”不太一样。其实,前者是作为酒品牌的“江小白”,它在主动拥抱年轻人与新青年文化,会撩。后者是作为酒业企业的“江小白”,它在悄悄地布局全产业链,做好企业基本功,一步步向产业深处扎根。与8年前相比,酒业对它的印象和态度,转变了吗?



偌大的白酒圈,

江小白是一位“独行侠”?


早在几年前,提及江小白品牌,酒行业便近乎无人不晓。但酒业眼中的江小白品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个别细节中略窥一二。


这几年的糖酒会,陶石泉出席的活动都非常多,与此同时,名酒企业的大佬们同样在春糖频频亮相。然而,二者之间的交集却并不多。


这些年,陶石泉在不同的论坛、不同的现场发表过不同的演讲。但是,他每次“分”到的话题,大多与语录、互联网、年轻化、90后相关。相比之下,名酒们的演讲题目,往往更加宏观,与行业发展大势贴得更近。很显然,他们各自被赋予了不同的角色。


文案、创新这样的关键词固然是江小白的突出亮点,大家喜欢听陶石泉讲这些也是情理之中,但作为一款几乎随处可见的畅销白酒,江小白难道应该永远被限定在“最初的印象”里吗?换句话说,当名酒们为“国酒”称谓激烈争夺的时候,江小白敢说自己是“国民小酒”吗?


显然,8年时间,江小白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走过了一条独行路。最近一两年,“竞合”发展尤其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地域、香型、度数、历史都可以成为结盟的契机,于是我们看到“黔酒中国行”、清香白酒论坛、低度白酒发展高峰论坛、十八大名酒再聚首等不同的“酒业社交圈”。这样的主流圈层,似乎与江小白的交集并不多。


或许,江小白品牌在收获成功的同时,正在走一条“特立独行”之路。它不做与传统白酒品牌相同的市场,专注年轻人细分市场,专注“小聚、小饮、小时刻、小心情”的消费场景。它的产品也不一样,传统企业追求千转百回的口感余味,它却追求清淡与轻口味。


白酒行业本身有它的包容性,江小白的成长本身也印证着,这个行业容得下企业和品牌更多的选择和活法。


但酒业也具备特殊的壁垒,整个行业对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一种玩法的认知,最终都将回归酒的本质。因此,有关未来的故事,还是需要从酒讲起,戳心的文案只是一件利器,而且谁也不敢保证它将永远锋利如初。


事实也正是如此,跟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太一样,江小白其实一直注重对酒本身的诠释,近些年的举措与名酒企业趋于一致。打造自己的原粮基地,茅台五粮液、汾酒们同样在做;扩大产能更是茅五泸们的共同选择,乃至出手并购,不正是五粮液、古井贡、衡水老白干们共同的“大招”吗?


如果要问最大的不同在哪,或许要用江小白品牌自己的话来回答:“我是江小白”。


在行业的普遍认知里,江小白是一位没有历史底蕴和名酒头衔、差异化切入市场的后发选手,它拥有来自创新的战斗力,但所处的位置离行业主流距离遥远。这便抛出一个问题:在今后更长远的发展蓝图里,江小白是否需要一个来自行业主流的“身份认可”,又将如何获得?



江小白正在“主流化”,

而重粮是块敲门砖?


本次收购重粮,我们可以从江小白身上找到三个明显的出发点:首先是进一步深耕重庆市场;其次是适当扩大产能,并且进一步完善上游原粮供应;第三则是多品牌运营的发展蓝图。


重粮品牌与江小白品牌定位不同,调性也不同。江小白方面也已透露将独立运营这个品牌,这符合其品牌独立发展、未来打造多个小而美品牌的愿景。


但结合重粮酒业的国企性质,此举的“隐性出发点”会不会在于借此完成身份的转换?也就是借助重粮酒业的国企性质,获取与更强的对手、更广阔的平台、更大的酒商同台合作的机会。


如果说此前一系列的工作让江小白的资产变重了,那么,国企重粮将让江小白酒业的形象更有分量和质感。这是身份转换的必要条件。


事实上,随着江小白不断发展壮大,新生事物与传统企业之间的界限已经在打破,这也为江小白的身份转换提供了土壤。正如酒类电商与传统酒企相互渗透,江小白在不断变“重”的同时,传统酒企也在学习江小白的营销思路。


无论是头部品牌还是后起之秀,其实都在聚焦消费群,而非聚焦于恪守传统。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要与时俱进地去满足什么。从行业本质看,聚焦市场,聚焦于消费群变化,会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主流。


回首江小白的发展来路,你会发现它不是“叛逆者”,也不是“颠覆者”,即便是在8年前,江小白瞄准的也只是一道夹缝、一个机遇和一种可能。它只是一个时代的“补位者”,产业的“补位者”。它在大家都主抓传统消费群的时候,把年轻人重新拉回到了白酒国粹身边。


至于如何通往未来,多品牌、多个“小而美”的策略能否带领它步入一个新高度,又能否不断为行业带来新的认知,这一切都要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正如陶石泉所言,事在人为,十年以后见分晓。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