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互联网经济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把时钟拨回到1999年,电子商务的萌芽刚刚冒出。那年3月,经历了之前创业失败的马云回到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6月,沈南鹏创建了一家提供网上预订机票和酒店的网站——携程网;11月,在图书出版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的李国庆,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当当网。 在当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新事物的意义,及至若干年后,它们彻底颠覆了原有的行业格局与生态。如果说之前二十多年,改革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环境,那么从这时开始,一些智慧的头脑已在思考商业模式的变革,开始用更广的视角观察商业的未来,对创新与发展进行更深邃的思辨。 1999年,类似的情况也在酒业发生,这个给酒业带来深刻影响的新事物,叫做“盘中盘”。 ❶ “错误”的盘中盘 关于“盘中盘”营销模式,一度被视为“神秘魔咒”,现在白酒行业的很多人已对其耳熟能详。通俗地说,“盘中盘”就是视市场为“大盘”,以核心销售终端为“小盘”,通过“小盘”的有效启动,来辐射带动整个市场的操作方法论。 殊不知,这种“盘中盘”模式与其原始理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从头错到尾”。 当时,LVMH集团前品牌总监、台湾人张良吉来到安徽,为当地的圣泉啤酒做咨询,第一次阐述并协助企业执行了“盘中盘策略”。 张良吉所带来的“盘中盘”,本质是通过品牌战略,更合理地管控渠道和利润,这是一种市场精细化耕作的“苦工”。 之所以说是苦工,张良吉曾用台企康师傅举例为证,其一开始主要走“传统零售点+经销商”批发方式,后来利润下滑,市场窜货严重,于是引入了盘中盘模式,对渠道环节进行深耕。 张良吉说,他有一次半夜给康师傅饮料的大区总经理打电话,晚上11点多,对方刚刚结束南京的营业会议,正在赶赴第二天上海的新闻发布会。 张问:在哪里啊? 对方答:我在高速路休息站。 张说:哦,吃个宵夜好赶路。 对方答:我在数康师傅饮料排面和购买的广告墙柱,计算一下陈列花费,对比销售报表合理不合理…… 这才是原版盘中盘的真谛——要为品牌造血,就要下苦工,精细化管理,对渠道系统作业。 但到了酒行业,“盘中盘”被彻底改头换面,成为一种“终端强推术”。而“误打误撞”练成绝世武功的关键角色,就是中国白酒营销咨询的鼻祖级角色金鹃国际广告公司。 因为业务关系,金鹃与张良吉在圣泉啤酒有了交集,深受其思想启发,悟出了白酒版本的“盘中盘”:根据二八原则,牢牢控制核心酒店终端,通过有效开发小盘,带动整个市场的销量增长。在这个模式中,销量被放在首要位置上,这是与“原版”的根本区别所在。 ❷ 吃螃蟹的徽酒 酒业“盘中盘”诞生于安徽,徽酒也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本世纪初,以口子窖为代表的徽酒企业,通过这套战术,实现了对目标市场的强势控制,支撑了企业显著的业绩增长。 1997年,淮北、濉溪两个口子酒厂合并为口子集团。两年后,企业推出了价格68元的口子窖5年。这款产品与盘中盘模式的结合,释放出空前的市场能量,不仅将企业从亏损中拉出来,并开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白酒营销新时代。 当时,二线白酒品牌的主导价位普遍在40元以下,在市场上流通的口子酒,每瓶也就10元左右。从10元到68元,如此大的提价幅度,连口子集团内部很多人都担心,产品价格太高,只能做形象产品,不可能卖出量来。 在这种情况下,“盘中盘”创造了令所有人震撼的“奇迹”。 根据“盘中盘”策略,金鹃和口子首先将餐饮终端细分为ABCD四类。决定通过A类高档酒店终端影响意见领袖,再通过意见领袖培育,从而影响更多消费者。 手握这一独门武器,口子窖5年几乎攻无不克,1999年进军南京,2000年逐鹿合肥,2001年横扫西安,2002年奇袭武汉,在一路主动出击中,2000年,口子集团一举扭亏,2002年,口子集团销售收入5.1亿,以区域小酒厂的身份挤进全国前20名,2003年,口子酒销售5.8亿元,仅陕西一地便实现3亿元销售,成为徽酒领头羊。 口子窖与盘中盘的成功,刺激了很多品牌,口子窖的模仿者和竞争者接踵而至。 同样来自徽酒阵营的高炉家,成为盘中盘模式的又一成功案例。2002年,高炉家在合肥推出低于口子窖5年十元的产品“普家酒”,在渠道操盘上,高炉家同样强调抢占终端,通过买店、提高开瓶费等多种方式进行终端拦截,实施B类终端反吃A类终端的战术创新策略。呈现在销量上,2003年,高炉家酒在安徽的销售达到4个亿,其中仅合肥市就1.6亿元。 但此时,盘中盘的“致命伤”已逐渐暴露出来,渠道费用更高,产品价格更低,对终端的抢夺,演变为成本战、投入战和价格战。 此后,古井贡、迎驾贡、种子酒、宣酒、文王贡等徽酒品牌,悉数启动盘中盘策略。再之后,那些遭到徽酒“口子窖”模式攻击的外省酒企,也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口子窖冲到江苏谋突破,激活了苏酒的营销力量;口子窖北上西安扩地盘,一度把西凤等逼到了角落,不得不重铸品牌竞争力;从全国来看,冀酒、豫酒、鄂酒等在受到徽酒启蒙后,纷纷在营销层面系统学习盘中盘思想,建起强大的市场防线。 短短几年间,激烈的终端大战在四处上演,这是白酒行业第一次营销热潮,也是这个行业最早的“集体思考”。尽管这种思考还带着“山寨”、“跟风”痕迹,但不可否认,它是白酒营销的实质性创新,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将酒业的变革与市场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后来,白酒行业的营销模式越来越丰富,营销思想越来越成熟,而盘中盘,则堪称当年的最初起点。 ❸ 不曾离去的盘中盘 相比于1999年诞生的阿里巴巴、携程网、当当网,酒业“盘中盘”与这种革命性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显然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事实也是如此,在互联网经济逐渐成长为一头强大“怪兽”的同时,酒业“盘中盘”早已走向式微没落。 由于国产版盘中盘采用的是“时间换市场”的偷袭模式,只能使企业具有瞬时相对优势,其成功的前提是对手并不了解盘中盘,一旦对手也采取了同样做法,那么双方将被带入拼成本、拼投入的恶性循环中。 有多少人爱过盘中盘,就有多少人痛恨过它。 当年的白酒“盘中盘”大战发展到后期,酒店终端已成为酒企的“陷阱”。进店费居高不下,渐成“天文数字”,安排进入终端的促销员不仅要收买断费或包场费,还要支付人员管理费,此外还有服务员的开瓶费、客情费,酒店的节庆费、堆头费等等。酒店已无法起到带动市场大盘的作用,却成为吞噬企业利润的无底黑洞。曾经被奉为至宝的“盘中盘”,渐渐被打入冷宫。 但在此之后,白酒行业进入了“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期,酒企们通过对市场及自身的深刻研究洞察,创造出更多新的营销模式。茅台、五粮液在强大的品质、品牌优势基础上,通过供给和价格的营销策略,实现了惊人的爆发式增长;洋河、郎酒、汾酒们在产品创新、渠道下沉、网络布局方面强势推进,将名酒优势成功转化为市场增长的动力。 与此同时,曾凭借“盘中盘”模式风光无限的口子,在各地遭遇猛烈围攻,而又缺乏更有效的竞争手段,不得不退回安徽省内市场;高炉家在“盘中盘”模式失灵的情况下,又遭遇企业重大变故,很快便成为边缘角色,至今仍在低估徘徊。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盘中盘”并未离开白酒行业,由其带来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已遍及行业,盘中盘所代表的终端思维,逐渐衍生转化为服务思维和消费者思维。 世纪之交,在白酒行业彻底市场化的过程中,在白酒市场迎来高速发展黄金期的“前夜”,因“错误”而生的盘中盘,更像是一个催化剂,加剧了行业变化、升级的进程。当我们以改革的视角回顾那段白酒往事,“盘中盘”注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关于盘中盘,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