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香型正在发力。 近日,中国酒业协会接连发布《仰韶陶融型白酒》修订版、《绵柔酱香白酒》两项团体标准。 云酒视界梳理发现,2020年至今,中国酒业协会共发布8项关于特色香型的团体标准,其中有4项是在2024年内发布。 目标推进,标准先行。以标准规范香型及特色,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并形成全新的品质内涵表达,或许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 为什么要在香型上下功夫? 中国传统白酒最初并无香型概念。 香型概念初次被提出,是在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大连)举办之前,1978年召开的评酒预备会议(长沙)上。 彼时,与会专家们把白酒分成五个香型——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米香型,以及“其他香型”。 在1979年之后,白酒香型又逐渐分离出凤香型、药香型、浓酱兼香型、芝麻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老白干香型和馥郁香型等八种白酒香型。 由此形成了当今白酒十二大香型的市场格局。 但如今,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给端,消费者与企业都在望向十二大香型之外的广阔蓝海。 在2022年,京东超市发布的《小众香型白酒消费趋势报告》(简称“报告”)中显示,在白酒消费方面,2020-2022年,京东超市小众香型白酒成交额连续三年平均增速超40%。 消费结构的多样性,使得消费者对白酒的要求越来越多,包装、口感、品牌、档次,每一种因素都会成为消费选购的原因。消费者更钟情于选购注重品牌表达和个性化、兼具文化属性的白酒品牌。 在消费者需求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的背景下,这一轮白酒行业调整,能否成为特色香型白酒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 █ 特色香型白酒做“大”还需多久? 回顾今年春糖,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白酒“13香”“14香”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行业当中。尽管其中的不少说法仍有待考证,但也足以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挖掘香型细分背后的商业机会。 有业内人士坦言,2023年底,甚至出现了“1个月内5场活动,事关5种香型”的现象。不仅如此,包括兼香、豉香等特色香型,其代表企业都在深挖香型差异化价值,加大营销动作。 随着白酒行业的日渐成熟,香型认知培育的逐渐加深,特色香型也在逐渐被消费者所接纳。 那么,特色香型白酒做“大”,还需要走多久? 近年来,特色香型白酒取得了不俗业绩,董香型、凤香型、馥郁香型、兼香型等特色香型白酒均在产能上实现了突破。在业绩方面,陕西西凤酒跻身百亿俱乐部;安徽口子窖稳居50亿军团,即将跨过60亿门槛。 白酒泰斗曾祖训曾表示,从长期的消费趋势来看,当前老百姓消费最广的是层次感丰富的融合香型白酒,这部分消费群体快速扩大,这正是中国酒业未来的发展新方向,也是企业的机会。 诚然,短期内,特色香型与主流香型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各个特色香型的代表性酒企依然拥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尤其是像西凤这样的老名酒品牌,有较大的消费群体,亦有全国化品牌基因,能够在酒类消费多元化的趋势下与主流品类实现竞合发展,从而加速全国化进程。 可以确定的是,如今,在历经40年“香型时代”之后,打破香型壁垒,促进香型融合又成为了近几年高端酒消费市场的重要风口。 █ 香型之外,白酒机会或在于细分? 从企业发力香型的操作来看,其底层逻辑仍在于差异化优势的打造。这需要从产品、品牌几个方面发力,品类细分也因此成为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捷径之一。 “白酒香型创新是吐故纳新,是保持行业活力,制造更多行业机遇的源头之水。”,在2024春季“名酒之光&酱酒之心”主题展期间,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正一堂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杨光在首届中国酒业香型大会上表示,当前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香型创新也越来越重要,但很多香型在培育和知识输出上做的还不够。 在他看来,浓、清、酱、米,以及其他香型都需要进入第二轮创新期,香型创新永远是行业发展的“大江大河”,概念性创新已死,实质性创新永生,“风浪越大,鱼越贵”。 里斯品类创新战略咨询中国区副总裁冯华青也表示,“推动品类分化是未来白酒企业寻求创新的方式之一,如洋河在浓香中推出绵柔浓香型,其他酒企未来可以借助浓、酱、清三大品类的红利进行品类细分创新,有望获得更多突围的机会。” 梳理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每次经历深度调整期,就会出现品牌行业地位的更迭。在业内看来,这也将给区域品牌带来突围的机遇。一方面通过加速品牌全国化,占领消费者心智;另一方面,品类创新成为共识。 细分衍生机会,但不要让“特色”成为企业造势的噱头。 国台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汤旭表示,香型虽无好坏,品质却有高低,香型不论怎么发展,从品质上满足消费者,才能走得长远;饮用体感是无论哪种香型都要注意的方向;每个香型都应该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地把各自品类做好。 从中国白酒香型发展的历史来看,香型的不断迭代推动了白酒产业的繁荣发展。可以预见,在浓、清、酱三大主流香型鼎足而立、多个辅助香型异彩纷呈的繁荣格局下,白酒香型将呈现全方位、多维度的升级与迭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