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白酒之乡·射洪”食品饮料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射洪提出,到2030年将建成以沱牌舍得为核心的600亿元白酒产业,以及预制菜、精酿啤酒、包装材料三个百亿产业,同步发展酒粮等一批配套产业,构建“6+3+N”的千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而同样位于川东北的绵竹产区,近年来在产区集群化的发展之路上,也加快了步伐。 在刚刚结束的2022酒业创新与投资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上,绵竹产区又对外强调了其2025年白酒产值突破500亿的产业规划。 目标明确、方向明确、发展关键节点明确。不只川东北,川南的诸多白酒产区也紧锣密鼓地启动新一轮发展建设。邛崃、古蔺、叙永、南溪等产区均划定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川酒产区的宣言尚且如此有力,更不论宜宾、泸州等核心产区在白酒产业规划上的升级、强化。 白酒产区化发展,已成为当前的行业主旋律,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日渐加快。从四川出发,一一对比分析全国各地白酒主产区的发展目标,便会发现,进入白热化的产业竞争,正显现出新的增长逻辑。 ➊ 川酒产区的努力 在射洪此次的招商引资推介会上,还一并发布了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总体规划,重点推介了预制菜、精酿啤酒、包装材料、酒粮基地四类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七项投资合作协议。 这当中,便包括两项白酒项目: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与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及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轻化工大学签订白酒智能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协议。此外,射洪市人民政府还签订了包括酒业智能制造领域等在内的多个投资合作协议。 这是继去年6月射洪被中国酒业协会授牌“中国白酒之乡·射洪”,并挂牌成立四川沱牌绿色生态食品产业园后的第一次重要招商引资。作为川东北白酒主产区的核心区域,射洪在川东北产区占据重要地位。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政策护航,射洪对产区形象、产区架构的打造,也是川东北产区当前发展路径的缩影。 绵竹产区目前已拥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1家、四川名牌企业8家。2022年,绵竹产区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形成了“1+5+N”的产业集群发展。 在产业政策上,绵竹产区先后发布《绵竹市酒类产业发展规划》《绵竹市支持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及《绵竹市打造白酒产业人才聚集高地若干政策措施》,共同支持白酒产业发展。 要做“中国酒庄产业集群引领者”的邛崃产区,也发布了《关于鼓励酒类品牌入驻邛崃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相关文件,并出台了酒庄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酒企向酒庄升级,推动“酒庄+研学”“酒庄+农事”“酒庄+馆藏”多业态的发展,要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形成50家左右规模的酒庄集群,推进产区高质量发展。 在川南,古蔺产区的成长同样让行业惊喜。2022年,郎酒实现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为古蔺建设千亿白酒产业集群的目标拥有了更加高质量、更加稳定的发展引擎。近日,川酒集团又与古蔺签下百亿酱酒合作项目,预计建成后可为古蔺新增3万吨的酱酒产能、百亿营收,这对于古蔺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而言,无疑是一块分量十足的砝码。 叙永产区则规划到2027年白酒产能达到1万吨以上,“到2030年白酒产业实现五万吨产能、五百亿元投资、五十亿元营收,到2035年实现十万吨产能、千亿元投资、百亿元营收”的目标。 川酒产区的努力,在宜宾、泸州等千亿产区的对比下或许并不显著,但对于川酒整体发展的贡献却不容小觑。在白酒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下,市场资源向优质产区、名产区的倾斜无法避免。对于川酒而言,成功打造出除宜宾、泸州以外更多的优质产区品牌,将极大地推动川酒中小企业的成长,帮助川酒在下一轮的产业调整中继续保持较高的领先地位。 ➋ 川黔之争加速进入产区时代 相较于川酒产区的遍地开花、多点分布,黔酒核心产区更多集中在赤水河流域,其中遵义则成为了贵州孵化白酒产区最多的地方。 仁怀、习水、赤水、汇川、湄潭,贵州的白酒产区几乎均集中于遵义。作为近年来白酒产业投资活跃的区域,遵义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当中,仁怀与习水贡献了绝大部分力量。2022年,仁怀酱酒工业总产值已达897亿,习水的白酒总产值也达到了185亿元。 去年,仁怀便提出未来五年要实现白酒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的目标。今年年初,习水也对外表示,要力争到2026年,习水全县白酒产能突破30万千升、产值达到570亿元以上;到2030年,打造千亿级习水产区。 仁怀、习水无疑是遵义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的主力军,并且是目前黔酒中拥有最强产区品牌号召力的两大核心主产区,其在白酒产区品牌打造上取得的成就,将直接影响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黔酒在市场上的消费吸引力。 对比宜宾、泸州两川酒主产区的“十四五”规划,川黔两省产区之间的追逐竞争便尤为明显。 2021年初,宜宾便提出要以打造“世界优质浓香白酒主产区”为产区定位,到2025年末白酒营收要突破2000亿元,到2026年,培育形成千亿级企业1户、50亿级企业3户、30亿级企业3户、10亿级企业10户、10亿级以下企业若干。 去年年初,泸州也对外表示,要以“一体两翼”为战略引领,规划“一核三带五组团”的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两区五地两体系”发展路径实施,到“十四五”末实现白酒营收达1500亿元,力争2000亿元。这当中,便提到要打造品质卓越、品类多元、价值彰显的“长江-赤水”浓酱双优名酒产区。 数据显示,2022年,泸州已实现酒类产业营收1204.32亿元,同比增长10.9%;同期宜宾白酒产业营收预计将突破1800亿元。 遵义产区的十四五规划中则提到,要围绕打造“世界级酱香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目标,以产区聚焦产业,强化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区配置,到2025年,白酒总产量达60万千升,总产值达2500亿元。 尽管遵义产区目前还未公布2022年白酒产业营收,但其2021年的营收已超过2100亿元,其中仁怀产区已达1900亿元。此外,2022年,遵义GDP总量为4401亿元,增幅达3.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01.97亿元,增长6.0%,其中白酒产业增加值增幅达35.3%,增长最快。 遵义2500亿、宜宾2000亿、泸州1500亿,中国白酒“金三角”未来格局已逐步显现。同为“超级产区”,三者都拥有优质环境资源以及庞大的产业链条可供产业长期发展,在产区层面,三大产区也还将迎来更加激烈的产区品牌竞争。 但从川酒、黔酒整体的产区形象搭建来看,川酒产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黔酒产区则在地域特色、品类价值强调上更加突出。未来川黔在产区建设上的规划,以及在产区价值塑造上的选择,也将深刻影响白酒行业产区竞争的格局划分。 产区,白酒行业新斗场 川黔以外,同处黄淮地区的宿迁、亳州两大产区,产区之争也在悄然升温。 在宿迁去年发布的《宿迁市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到,要全力支持洋河股份做大做强,到2025年全市白酒产能达到35万千升,啤酒产能达到80万千升,酒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2023年宿迁将擦亮“酒都”品牌,实施建设“中国酒都”六大工程。 亳州则制定了《亳州市促进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5条”,并编制了《亳州市白酒产业专项发展规划(2022-2026)(初稿)》,要着力构建“品牌强、品质优、品种多、集群化、集约化”的亳州白酒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华夏酒城建设。 “中国酒都”“华夏酒城”,宿迁和亳州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历史文化作为产区形象塑造的重要落脚点。而位于山西的吕梁则将目光瞄准了“全力建设中国清香白酒核心产区”这一目标。 《吕梁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力争通过3-5年时间,将吕梁建设成为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中国原生态酿酒示范区和世界知名的酒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底,白酒产能达到60万吨,产量达到50万千升,白酒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可以看到,白酒产区之间定位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均在产业集群规模、产业梯度发展上提出了要求,需要在产区顶层设计与细节规划当中一一作出相应调整。 参考提出“产区”概念较早的国际葡萄酒行业,通过结构化、概念化的认知模式,让消费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对一个产区品牌建立起认知。产区概念在白酒行业比重的日益增加,也体现着市场对于产区品牌的需求。而白酒产区的竞争逻辑,除了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更多仍在于产区品牌竞争力以及市场影响力上的较量。 未来,当白酒产区发展进一步成熟,消费者用于衡量白酒产区品牌的关键因素,或许不再是龙头企业的成就,而是产区内部的产业管理体系、产业结构规划是否合理以及产区内众多中小品牌的健康与否等。 从各白酒产区给出的产业规划来看,产业升级与整合,仍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产区寻求集群化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从产区思维出发,推动产区内部众多企业的共同升级,将成为产区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➌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