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首屈一指的粮仓。在白酒的发展史上,也十分耀眼。


这里是兼香酒、麸曲酱香、麸曲凤香酒的发源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东北为白酒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北三省的白酒总产量一度超过40万千升。时过境迁,如今东北酒的产业规模已不复以往,走在寻找新动能的道路上。


一场聚焦东北酒业与东北酒类消费的行业盛会将于6月5日-7日举行。在此之前,云酒头条策划9篇专题内容,将目光聚焦东北酒,回忆和追问属于东北酒的”似水流年“,了解那些尘封的故事,展望东北酒的振兴之路。


1999年,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等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这是最能体现东北人特点的小品,精气神十足的表演,热气腾腾的生活化体验,加之东北人天然的幽默感,引爆了全场,获得阵阵掌声。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齐心合力跨世纪,一场大水没咋地”,这句节目中的经典台词,在诙谐中流露出对未来的信心与期许,已成为人们对世纪之交的时代记忆。


在似水流年中,唯有经典永不过时。当东北经济转型的压力与动力、地域文化的张力与活力相交织,曾经辉煌风光的东北酒,如今徘徊于困顿低谷,未来又将去往何处,能否实现振兴发展?


在此十字路口,自然与历史所赋予东北酒的“经典性”,或许就是改变命运、影响未来的关键之力。


时间不言不语,却终会给出答案。


 “共和国长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是我国的经济和工业重心。


作为一个整体,东北从上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从一片几乎未开发的地区一跃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建国初期,东北被中央定位为重工业基地,建设了一批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钢铁、机械、化工、军工等企业。这些企业支撑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带动了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巅峰时期,东北以只占全国的10%人口,生产了全国93%的钢材,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


当时有句话“全国看东北,东北看沈阳,沈阳看铁西”。


在配合中央支持其他省份的发展行动中,东北始终冲在前列,上缴的税收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53-1994年,辽宁共计上缴中央财政3234亿元。期间的1953-1988年,辽宁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利税,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4倍多;


1950-1952年,吉林财政总收入7亿多元,向国家上缴了5亿多元,上缴比例达75%;


“一五”期间,黑龙江向国家上缴的利润高于国家给予的工业投资3倍之多。

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东北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了18.8%,位居全国第一。


如果把中国比喻成一个大家庭,东北就是家庭长子。除了首屈一指的工业,其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


东北水资源环境十分优越。拥有原始次生状态的长白山老岭余脉,鸭绿江、松花江水系,地表径流千余条,水质清澈纯净,就是今天的农夫山泉、娃哈哈、康师傅、统一等企业都从这里采用水源。


东北拥有世界上三大黑土地之一松嫩平原,有性状好、肥力高、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等特点,被誉为“天下粮仓”,也是我国的“黄金玉米带”。


▎航拍东北田野(图源:摄图网)


近年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量约占全国的1/4,粮食调出量约占全国的1/3。


在这片土壤中,除了孕育出让人香迷糊的大米,还有着高产、高质量的酿酒原料——高粱,其淀粉含量高、积累更多糖分、籽粒大且皮厚耐蒸煮的特性,成为酿酒的绝佳资源,每年有大量的高粱被运往全国各地酒厂,成为酿酒原料主力军。


土地肥沃、盛产红高粱的东北,可以说先天具有酿酒的有利条件,在中国的白酒版图上,东北酒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东北酒是和气候、民族融合、群落迁徙等综合因素分不开的,从黑土地里扎根,伴随着经济文化发展不断繁衍生息,演变出颇具时代意义的兴衰。


东北酿酒历史十分悠久。酿酒主要原料高粱、谷物最早产自东北,辽宁阜新三沟酒厂附近查海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谷物是我国发现最早的谷子。


据专家考证,从金代开始东北三省就有蒸馏酒——白酒的生产,距今已有850余年历史。


东北酒——玉泉酒产地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区玉泉街道,这里最早有个很独特的名字,叫作“二层甸子”——因为蒸馏酒气分上下两层,当时的女真人就把这里称为“二层甸子”。


从金代起,二层甸子酒作坊酿造连绵不断,酿酒技术从传统的温水法进化到蒸馏法,玉泉街道也被传颂为蒸馏酒的发祥地。


在吉林省,“榆树钱”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它始于1812年清朝嘉庆年间的“聚成发烧锅”,距今已经有212年的连续酿酒历史,是吉林省有记载的连续酿造历史最老的烧锅。


1974年,辽宁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了一坛尚未全部挥发的辽代存酒。2006年,吉林省大安酿酒总厂出土了整套辽金时期烧制白酒的器具,被吉林省相关部门确定为辽代酿酒遗址。


这些发现佐证着东北为蒸馏酒的发源地,在酿酒原料、酿造工艺、酿制环境上有着悠久历史以及厚重文化。


解放时期,东北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多粮食支援前线,每个县的“米坊、油坊、酒坊”三坊主要工作恢复,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北方重要工业基础。


此历史传统延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好县长 办好酒厂”的说法兴起。当时东三省近200个市县,每个县都有一个以上的酒厂,成为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东北酒业始终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是东北酒的根基。


在计划经济时代,自给自足思想盛行,东北形成省酒,区域酒,县乡酒四面开花的格局。


彼时,处于“经济中心”的东北酒在国内地位举足轻重。据《辽宁白酒志》记载,1949年全国白酒产量10.80万吨,东北白酒总产量占三成还多,以沈阳市白酒产量为例:1952年为6927吨,1975年突破1万吨,1980年达到15212吨,1985年达到24637吨。


早在1987年,黑龙江省的白酒产量就已达到17.6万千升,辽宁省白酒产量16万千升,吉林省则介于二者之间。那时,东北三省的白酒产量是安徽、贵州等白酒产销大省的两三倍。


 以专业,走在时代前列


提到东北酒,不得不先讲一位大师——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他让白酒生产从自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搜索“周恒刚”,酒界丰碑、大国工匠、酒业科学巨匠、酒界泰斗、酿酒科技的奠基者等呈现的关键词不胜枚举。


在酒业历史上,茅台试点和汾酒试点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科技试点。周恒刚是当之无愧“试点大师”,他先主持茅台试点,有着充分的“试点”工作经验。


▎周恒刚(一排右四)主持茅台试点工作(图源:网络)


1943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的高材生周恒刚来到了抚顺,进入酒厂后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进行麸曲菌种的分离培养研究工作。1948年3月,麸曲白酒生产工艺研究成功,大大提高了曲糖化力及酒精得率,节约制曲原料,后来麸曲技术遍布整个东北。


制定了规范的酿酒操作流程,并予以广泛推广。1955年,周恒刚组织了全国13个省(市)的酿酒技术人员和干部一百多人在山东烟台酒厂进行了“烟台操作法”试点,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白酒生产大法”。


烟台操作法出台以后,白酒的产量和出品率大幅提高。1963年,他总结推广烟台操作法全国各地的先进经验、科研成果,予以修订与补充。


1973年-1975年,周恒刚、高月明、洪永凯等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在玉泉试点,历经三年苦心研制,独创“两步法酿造工艺”。


玉泉酒运用两步法分型发酵、分型陈贮、基酒科学组合、贮藏等环节精益求精,从而得出玉泉酒入口浓香、回口酱香的独有风味。


制定浓酱兼香型标准。黑龙江省酒业协会与玉泉酒厂,湖北省酒业协会与白云边酒厂用了15年时间,经过反复推敲,终于制定出了浓酱兼香型白酒标准,开创了新中国又一个新香型白酒的建立工作。


该标准以行业标准的形式制定,编号为QB/T2524-2001,2002年发布实施后,对全国香型白酒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特别是新香型白酒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以传、帮、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北三省白酒技术协作组正式成立,由三省轮流主持举办,连续坚持30年。小组间深度学习,交换各省各企业经济技术资料及样品,聘请专家讲课进行产品质量评定,使其他企业少走了弯路,提高了转制的成功率,搞了行业自律,开放并稳定三省白酒市场。


长期以来,东北酒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究,都走在行业前列。


首次研制推出计算机白酒感观品评方法。LCX白酒品评系统,并对评酒员培训考核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对提高我国白酒品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这在当时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技术和商业信息不全的历史背景下,实属难得。


1999年后,东北三省食酒协和酿酒协并存发展,协会一贯重视对白酒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白酒专家和国家评委数量、质量位列全国前茅,30年中,先后培训各类白酒技术人员近3000人次,基本上达到了每个骨干企业都有1-2名合格的化验员,1名气相色谱仪分析员,2名以上专业品酒员。


在政策、技术、大师等加持下,东北酒迅速出圈。


在1989年的第五届评酒会,这届特殊之处在于扩大获奖面,最突出的是低度酒有了极大的增长,参评的低度酒由第四届的8个猛增到128个,酒度除38-39度外,还有少量的28度及33度酒。


另外,该届评酒会还规定了“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含量上限,结束了多年来“以香取胜”的局面,并细分出了兼香、凤香、芝麻香型等其他香型,成为国内名酒标杆比拼的顶级赛事。


本届评酒会中,除评选出十七大名酒,还评选出53款国优酒,仅东三省的国优酒就超过了10款(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黑龙江4款:红梅牌中国玉泉酒、芳醇凤牌北凤酒、龙滨牌特酿龙滨酒、胜洪牌老白干酒;


辽宁4款:凌川牌凌川白酒、凌塔牌凌塔白酒、辽海牌老窖酒、金州牌金州曲酒;


吉林2款:龙泉春牌龙泉春酒、德惠牌德惠大曲。


这些入选的东北酒特点也各有特色,由于产量少、历经岁月更显珍贵,极具收藏价值。


哈尔滨老白干最早称为哈尔滨高粱糠白酒,属于麸曲清香酒,产自国营哈尔滨白酒厂。60度的胜洪牌老白干酒体无色透明、清香纯正,口感醇厚柔和、绵甜爽净、落口枣香绵长。在第二届、三届评酒会上,哈尔滨老白干就被评为了国优酒。


上世纪七十年代,玉泉酒首创出既有酱香、浓香型风味,又有地方特点的兼香型玉泉方瓶。玉泉酒采用“两步法”生产,即浓香型基础酒与酱香型基础酒分型发酵、分型陈酿、精心勾调而成,是典型的大曲兼香型白酒。1984年、1989年兼香型的玉泉酒均获得国家级名酒称号。


北凤酒是唯一一款陕西省外的凤香酒,1986年西凤酒厂将凤香型的工艺输送到了宁安县制酒厂,采用麸曲工艺,生产出了芳醇牌北凤酒,在第五届评酒会上被评为国优酒。


龙滨酒的名字是由黑龙江的“龙”和哈尔滨的“滨”组成,由黑龙江省前省长陈雷以及白酒专家高月明先生共同商议取之。1957年龙滨酒厂就派出了技术人员前往茅台酒厂学习,后来对茅台工艺改进,形成了“清蒸五次清”,固态发酵30天的工艺规程,是大曲酱香酒,在1963年被评为国优酒。


凌川白酒产自锦州市凌川酒厂。在上世纪辽宁非常火爆,当地人也常说“南有茅台酒,北有凌川酒”。1951年改用麦麸制曲酿酒,1955年借鉴烟台酒厂经验把产酯酵母应用于生产,生产出的酒名为“凌川白酒”,获得了辽宁省地方名酒称号,并于1959年成为建国10周年献礼酒。


1955年,凌川白酒在辽宁省第一届名酒评选上就被评为了省级名酒。1963年,获得第二届评酒会优质酒称号后,把酒厂名字改为凌川酒厂,在第四、五届评酒会上蝉联3次银质奖,获得国家优质酒称号。


1996年,凌川酒厂搬迁,在地下挖出了一个木酒海,酒海内装有产自道光25年的酒,这些酒命名为“道光廿五”酒,后来酒厂也改了名字叫“道光廿五”。


金州曲酒产自辽宁省大连市金州酒厂。其成功研制,与周恒刚有很大的联系。当年周恒刚在东北倡导发展麸曲酒,1973年来到金县搞试点,54度金州曲酒试制成功,1974年批量生产,采用麸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属于麸曲浓香型白酒。1978年54度金州曲酒被评为辽宁省优质产品;在第三、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国优酒。


凌塔酒,最初是麸曲清香酒,产自朝阳市朝阳酒厂。1962-1983年连续二十一年被评为辽宁省优质酒,在第四、第五届评酒会上,凌塔白酒均被评为国优酒。


1975年问世的辽海牌大连老窖,虽然和泸州老窖都带有老窖,但它却是典型的麸曲酱香酒。1979年被评为辽宁省名酒,1984年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杯奖。在第四、第五届评酒会上,大连老窖均被评为国优酒。九十年代以前,大连老窖是大连市一张响亮的名片。


德惠大曲产自吉林省德惠酒厂,属于麸曲浓香酒。六七十年代时,德惠大曲在整个吉林省供不应求,更是一度成为人民大会堂的专供酒。1963年德惠大曲首次被评为吉林省名酒,第五届国家评酒会上38度麸曲浓香型德惠大曲被评为国优酒。


龙泉春酒起源于1906年的“天溢涌烧锅”,由于该烧锅位于龙泉村,所以当时取名为“龙泉村酒”,后改名为龙泉春酒,产自辽源市龙泉酒厂,建国后龙泉春酒改为麸曲浓香工艺。1984年龙泉春酒荣获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银奖,在第五届评酒会上,龙泉春酒获得国优酒称号。


相比较其他几款,龙泉春酒目前发展良好,现已形成省名牌、部优、国优、滋补四大系列。


在已经批准的前两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中,东北三省有21家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辽宁省沈阳市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吉林省通化县大泉源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


在东北的20个酒类地理标志产品中,有13个在2012年及以前便入选名单,其酒类地理标志产品之多,走在时间前列。


 全国刮起最炫“东北酒”


1988年7月28日,国务院宣布放开13种名烟名酒市场价格,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放开中国商品价格,原先普通市民很难见到、买到的烟酒,一夜之间全被摆上柜台,多个城市发生抢购潮,价格直线飙升。


国家对白酒定价权的放开,无疑向行业宣告白酒的产量和销售交付给了市场。走过1989年的短暂低潮,白酒在1990年-1998年迎来产能大爆发的“黄金时代”,该阶段的白酒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历时长达40年左右的时间,茅台形成2000吨产量,但走进90年代,得益于工艺改进等原因,茅台再增2000吨产能仅用3年。


1990年-1996年,五粮液的战略就是在提升质量的前提下,加速扩展生产能力(规模)。


1993年,古井贡酒第四次大规模扩建,古井原酒产能达40000吨,位居全国第一,时称“古老大”。

在那个“不愁卖”的年代,以产量论英雄,各大名酒的发展策略在1990年出现分化。


有企业坚持逆势涨价。1990年,如果觉得95元买一瓶茅台贵,那么8年后你将花费312元。对应的,1990年、1998年,五粮液的价格分别是45元、300元;剑南春是35元、138元。


山西汾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则推出“名酒变民酒”运动。1990年到1998年,泸州老窖特曲8年间仅涨19元,选择“降价降度”的古井贡酒涨幅更小,为12元。


自此,白酒行业开启“你方唱罢我登场”之路。那些看重满足市场短缺的企业,最早收获了战略成果。


凭借清香型白酒工艺等生产优势实现快速扩量的汾酒,成为第一个销售额破亿、利润破千万的酒企,一举坐稳“汾老大”位置,持续长达17年之久。


1995年,泸州老窖凭借规模优势实现发展反超,营收位居当时上市白酒企业第一,时人誉为“茅五泸”。这是计划经济年代,泸州老窖长期雄踞白酒行业冠军后的又一次崛起。


有鉴于市场收缩带来的产能过剩,以及白酒价格回落,古井贡酒创造性采取“降度降价”策略,让名酒走向大众,很快甩开竞争对手,直接带来公司多年高速成长。整个90年代,古井贡酒连续6年位列白酒前三,两年仅次于五粮液,排名第二。


90年代,名酒价格放开,市场消费迅速升级,众多酒企忙于制造盒装酒抢占市场,布局高阶价位段时,光瓶酒逐渐沦为低端产品。


而先天具有高粱产地优势的东北酒,则看准时机,聚焦10元以下消费段,抢占光瓶酒这一市场空间,从此走上“光瓶打天下”的全国化道路。这一时期,东北光瓶酒市场辉煌的背后,更是其营销策略与模式的领先。


在品牌定位上,东北酒始终坚持“大众酒、平民酒”路线。主抓农民工和低端务工阶层。例如,老村长铺天盖地大手笔广告,把县、乡、村三级市场做深做透。


在组织资源投入模式上,东北酒具有前置性,如龙江家园和老村长等酒企,市场营销队伍编制常年保持在1000人以上,车辆多达数百辆,对市场形成了密集的网状覆盖和瞬息相响应的反应速度。


在营销模式上采用低成本品牌形象代言人的方式迅速释放,激发品牌势能另外,在玩奖项设计箱内、箱外、奖条、兑奖,小到打火机、毛巾、再来一瓶,以致后来很多消费者买黑土地酒就为了集齐一套打火机造型,大到4999元现金大奖,激起消费者期待值。


在渠道布局方面,深度下沉。例如,老村长采用了C、D类小餐饮渠道操作模式启动市场,利用流通分销渠道的厂家主导操作实现深度分销,从而激发流通分销上量。精准定位+简单粗暴的深度营销方式,快速完成全国化布局,在当时的白酒市场竞争中演化出“老村长现象”和“黑土地现象”。


2000年之后,东北酒双骑兵“老村长”和“龙江家园”提速全国化,确立了东北酒在低档领域的绝对优势。


老村长最火的年代,在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皖北、苏北、它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瓶光瓶酒品牌。


龙江家园,在河北省稳站脚跟,创造了三年没有喝倒的神话,可见市场有多火爆。


黑土地则创造了白酒营销史上的“黑旋风”,每到一个地方就快速扩张,把市场销量做的很大,2004年在河南市场斩获3亿元销售收入,仅徐州一个地级市便做到销收4000万。


在那个物质匮乏,国民经济不高的年代,东北酒撑起了各自区域的老百姓酒的消费需求。


 时代之下,留下与错过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城市、产业亦是如此。


东北经济增速慢于全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有苗头,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形成趋势,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很显著了。东北在中国经济大盘中地位下降漫长季节的开端,远在大规模国企改制之前。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红红火火,经济重心南移,国企改革势在必行。3000万下岗职工中,有近800万来自东北,成为那个年代无法忘却的记忆。


2003年-2012年,我国GDP大幅增长,居民消费热情提升,许多酒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推动高端化进程,2008年底的“四万亿”计划又令酒业整体获益,政商务消费需求升温,酒企普遍高速增长,此时正值酒业黄金十年。


2013年,随着国家限制三公消费政令的出台,整个白酒行业进入低谷期,尤其是以政务和商务接待为主的高端白酒直接“下课”,各大白酒企业都在调整,寻找转型时机。


此时,主攻大众消费市场的东北地产酒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以老村长为首的东北酒们沉浸在自己以往的业绩中,新的变化正在发生。


经过三年调整,2016年,白酒市场快速回暖,尤其是高端市场持续扩容,以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等为代表的名酒品牌,纷纷创下历史性业绩高峰,而东北酒却止步不前:

北大仓以齐齐哈尔为大本营市场,旗下的君妃主要占据150-200元中端价位带,而北大仓部优则主打大众光瓶酒,基本只在大本营市场销售;


玉泉则以省会哈尔滨为主要市场,同时辐射省东区域,大体量的核心产品主要集中在20-30元价位带;


富裕以绥化、齐齐哈尔郊县等区域为主要市场,其主打产品处于30-40元价位带。

东北酒各自为战,在低端酒的区域里固步自封,没有深度布局高价位,这场风波所蕴含的机会也从他们手中悄然溜走。


2016年是光瓶酒市场的分水岭,彼时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消费也随之开始升级,从重视“性价比”走向了重视“品质”。许多酒企趁机发力光瓶酒市场,实现品质与价格的升级。同时市场已经出现较为突出的几项变化:

老龄化主流消费群体随着年龄增大,消费能力在下降;


在河南、山东等地建工地数量明显减少,而这两个省份正好都是过去的东北传统光瓶酒的主要销售省份;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度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减少,“大本营”受影响;


产品结构亟需升级,20-40元价位市场不是东北光瓶酒能够主导的市场,且已经有被“边缘化”的危机。

从全国来看,光瓶酒低端市场处于高度分散状态,而且这个价位市场的参与者有着多数的头部品牌,比如洋河、泸州老窖、郎酒、牛栏山、红星等,直接让传统东北光瓶酒处于极为弱势的地位。同期,江小白、光良等新生代光瓶酒崛起,年轻化的消费群体被其所覆盖



而东北光瓶酒品牌在战略上却未随着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对战略没有预判,错失品牌升级良机,市场被不断涌现的新势力所蚕食。


从整体看,东北酒的可利用的优势没有凸显,而长期低价位形象深入人心,进一步拖累了品牌的迭代升级。


有业内人士坦言,部分东北酒品牌目前经销商库存产品周转率及终端产品动销,均已经呈现趋缓的态势。整体来看,5-10元价位的产品销量明显萎缩,提价效果不如预期,15-20元的产品体量还没起来,30元以上价位的高线光瓶也站不住脚跟,与其它省份酒企差距越来越大。


以东三省中白酒产量最大的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酒业协会曾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本省规上白酒企业实现产量9.2万千升,同比下降4.82%。


另有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黑龙江、辽宁、吉林的白酒累积产量分别是8.8万千升、0.5万千升、0.11万千升,三省合计不到10万千升,不足全国白酒产量(629万千升)的2%,也远低于四川(151.35万千升)、山西(29.37万千升)、贵州(27.02万千升)等头部白酒大省。


命运充满了众多偶然性,常常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玄妙感。


改革开放之后,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极大区别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意味着企业竞争策略的全面转变:从卖方市场必须转到买方市场,从“不愁卖”到“想着卖”,堪称一次划时代的巨变。


初入市场化的白酒行业,就要面对第一次行业大调整,并要做出重要的选择,没有前车之鉴,没有参照物,完全“摸着石头过河”。


有的企业选择“降价降度”,走亲民路线,短时间内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有的企业走上了另一条路。这条路短期看似不可思议,但长时间过后,其价格策略不但改变了以往白酒行业现状,更决定了持续30多年的高端优势和行业格局。


今天再看白酒企业30年前呈现分化的价格竞争策略,无好坏、无对错之分,因为无论选择哪一种,只要企业笃定并长期实践,都有不错的结果。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飞速发展,在中西方文化交融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及消费理念。


另一方面,随着东部沿海等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北逐渐失去全国工业重心的位置。低谷的日子往往会导致不自信,于东北酒则表现为酒文化的不自信、酿造的不自信、销售的不自信以及对市场的不自信。


这些年来,东北在思考,东北酒在这种不适应中彷徨、摸索。


 2024,这一次目标新世界


2023年,《漫长的季节》爆火成为影视剧中“高开疯走”的神话。这部人人操着一口东北方言、讲述东北故事的影视剧,以熟悉的口音,使得观众仿佛穿越到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无尽怀念。


没有鸡飞狗跳、家长里短,全剧始终以东北幽默、诙谐的方式,叙述着悲伤,豆瓣始终保持9.4高分,有网友评论:好看的不是命案,是命运;大厂的命,东北的运。


大家总把东北混为一谈,认为东北经济衰落、人口老龄化,实际上从一些数据看,东北正在改变。


2023年,受到哈尔滨爆火影响,东北旅游成绩尤为喜人,官方数据显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旅游人次分别为:2.2亿、3.1亿和5.1亿;旅游收入分别为2215.3亿元、5277亿元和5022.6亿元。“冰雪经济”爆红的背后,是人们对“东北振兴”的热切期许,也是东北发展的起势。


在GDP方面,东北表现同样亮眼,受到重大项目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拉动,2023年吉林GDP增速以全国第七斩获“近年来最好位次”,辽宁GDP增速亦是“十年首次跑赢全国水平”。


这得益于部分政策倾斜和产业发展。


例如吉林的王牌产业——汽车制造业,近些年迎来了新能源车的风口。长春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等项目纷纷预备投产,2023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43.6%。而沈阳则在2023年接连迎来宝马全新动力电池、亿纬锂能新能源电池等重大项目的开工。


旅游火了不一定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爆火,但是经济火了,大概率可以带动当地旅游经济欣欣向荣。东北文旅企业股价的上涨,体现出资本市场、社会消费层面对其优质服务的认可与需求。


而判断一个地方的发展潜力,短期看旅游产品,中期看经济水平,长期看人口基数。


在人口流动率层面,2021-2023年,人口留吉率从53.6%上升至60%,2023年吉林回乡人数达21.7万人,相当于此前三年综合的60%;辽宁人口净流入8.6万,扭转了2012年以来连续11年人口净流出的局面。


在人口基数层面,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东北常驻人口接近1亿,庞大的人群基数,伴随消费市场全面升级,将迎来高端产品消费的大发展时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潜力。


白酒是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晴雨表之一,东北酒正在“深蹲起跳”。


东北拥有天然的自然资源、悠久的酿酒文化、重要的粮食基地、工业基础实力雄厚、深厚的饮酒文化、消费潜力等等,历来都是酒类板块的重要成员。


东北酒振兴必须要寻找一个契机,因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因素决定所有。它是一系列因素形成的一种循环,正、负循环相叠,要寻找一个契机,使得东北区域形成一个新的良性循环。


这个良性循环不能是表面上的,必须寻找到一个热点。


有热点就能聚人气,人聚在一起会引来投资,外加政府给足政策,聚人成势、消费成势,将带来东北酒的破局振兴。


在线上,北大仓通过一系列优质短视频内容,将北大仓与东北、酒与待客紧密相连,让到此的游客产生直接的地域关联和消费关联,并与齐齐哈尔市文旅系统合作,给予北大仓粉丝专属旅游待遇,持续刷了一波好感。


玉泉在哈尔滨最著名的网红打卡点中央大街开展万人品鉴赠饮活动,并增送精心调制的“兼香酒咖”,展示了东北人的热情好客,也为企业吸引了不少关注。


东北酒振兴发展,华润雪花是绕不过的品牌。从1993年成立至今已有31年,从最初沈阳啤酒厂到华润入主,从0到1建设到20年时间实现销量千万吨,如今营收百亿,始终保持收入、利润及啤酒销量第一成绩。横向看,雪花已成为业界领袖。


▎华润收购沈阳啤酒厂后,老厂区正门


向前看,雪花啤酒作为东北酒重要成员之一,为东北酒振兴做出了标杆性作用,在行业高质量发展、全球市场布局中,它的创新性、领先性和时代性,引领着中国企业向上发展。


在新一轮挖掘消费潜力、拉动内需过程中,东北正以产品为导向、打造可体验、场景化、高品质的服务。


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高层赴黑龙江考察,并在哈尔滨市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擘画宏伟蓝图。


在新一轮的东北振兴规划、需求释放和产品创新等因素作用下,东北呈现“一路向上”的发展路径,人群向上、价格向上、品牌向上。


可以预见的是,东北经济正加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东北地区将激发出新的活力和产业生态,对整个酒业亦将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赵石乐.(2024).吉林新观察丨近十三年首现净流入吉林省人口形势向好.新华社

[2]吉林省统计局.(2024).吉林省2023年统计年鉴

[3]辽宁省统计局.(2023).2022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辽宁省统计局.(2024).2023年我省人口净流入8.6万人,2012年以来人口净流出局面得到扭转.辽宁省统计局官方网站

[5]新浪新闻.王洪章: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经济发展及对全国的贡献

[6]国家统计局.(2023).人口老龄化及其衡量标准是什么.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7]国家统计局.(2021).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

[8]吉林省人民政府.(2024).2024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9]王炳坤,&武江民.(2024).5.3%:辽宁年度经济增速10年来首次跑赢全国.新华社

[10]杨青.(2023).投资100亿元的华晨宝马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新华社沈阳站

[11]赵桂华,&王景巍.(2023).沈阳"百亿级"新能源项目开工填补动力电池产业空白.中国新闻网

[12]云酒特稿.请回答1990:三十年前那场"超级分化",对今天有何启示?

[13]"试点大师"周恒刚

[14]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无人问津,东北地区这九款国优酒走向了没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